汉魏 3
由《乐纬》的研究引申到《乐经》与《乐记》的问题&罗艺峰 3
两汉乐论文献搜集、整理与校释工作导论&叶明春 28
异国喧声中的淡雅音韵——北朝之琴研究&(台湾)沈冬 43
六朝世家大族乐舞生活考&韩启超 65
晋西汉画像石的奏乐图像考释&刘宇统 79
“张骞传胡乐,李延年造新声”史料真伪考辨&毛贞磊 87
汉画艺术中排箫的应用&季伟 97
清商乐乐制研究&张庆华 108
隋唐 121
论敦煌乐谱研究中的实证方法&陈应时 121
胡人半解弹琵琶——秦汉隋唐间琵琶的邅递&陇菲 134
唐代教坊的创立沿革及相关问题考论&左汉林 174
唐燕乐舞重建的研究及实践——以台湾刘凤学教授新古典舞团为例&(台湾)郭玉茹 刘凤学 189
西安鼓乐记谱法及其读谱研究&程天健 208
中国古代减字谱再认识&吴志武 216
超越国界:唐代音乐文化,兼论晚清、民国及1978以后中国音乐文化(英文)&〔德〕海因里希·盖格 227
唐代西蜀雷氏家族、雷琴及其影响&朱江书 237
唐代坐立部伎研究中存见问题之试析&李强 田可文 245
唐代进入长安的缅甸佛教乐舞《膘国乐》(之二)——乐器、乐人篇&杨民康 257
汉唐乐器的西渐——在波斯史料中所见到的痕迹(日文)&〔日本〕柘植元一 280
日本雅乐考论&周耘 292
前后蜀是唐宋音乐传承的纽带&罗天全 302
论唐末仗内教坊的实质及其他&康瑞军 312
唐乐呈才在韩国的变迁&〔韩〕权五圣 322
唐宋乐府解题类典籍考辨&喻意志 327
唐代宫廷坐、立二部伎之乐器组合形式考略&刘洋 334
关于玄琴的原型的再考查&〔韩〕郑花顺 341
《新唐书·礼乐志》之“高丽伎”与骠国乐器&亓娟莉 366
唐代四大类书乐部分类体系与编纂体例比较研究&杨婷婷 373
洛阳“十万乐”的初步考察与研究&常丽梅 389
浅谈唐代中外音乐交流&齐艳艳 401
综合 409
先秦道家音乐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吕氏春秋》诸篇为例的分析&修海林 409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西方的视角(德文)&〔德〕君特·克莱宁 418
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项阳 440
论中国符号记谱史及其研究(英文)&赵维平 456
洞经音乐产生时间考辨&甘绍成 461
孔子“郑声淫”论&杨赛 476
试论佛教音乐的汉化形态&曾金寿 482
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罗希 491
改革开放30年来唐代音乐研究进展述评&李西林 502
借鉴汉唐:一条可信的钟乐重建之路&张翔 515
后记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