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
1.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概念与作用 1
1.1.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含义 1
1.1.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作用 4
1.1.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5
1.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原则和内容 7
1.2.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 7
1.2.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原则 7
1.2.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程序 8
1.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任务与类型 13
1.3.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13
1.3.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类型 14
1.4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规划概述 16
1.4.1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概念 16
1.4.2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17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3
1.5.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发展 23
1.5.2 国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25
1.5.3 国外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进展 26
1.5.4 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29
1.5.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发展趋势与特点 31
第2章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理论基础 34
2.1 人地协调发展理论 34
2.1.1 人地关系的概念及其主要学说 34
2.1.2 人地关系协调论的基本观点 36
2.1.3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37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40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40
2.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1
2.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2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5
2.3 生态系统理论 47
2.3.1 基本观点 47
2.3.2 基本原理 48
2.3.3 生态系统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2
2.4 空间结构理论 52
2.4.1 空间结构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 52
2.4.2 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54
2.4.3 调整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可能措施 56
2.4.4 可持续空间结构的特点 56
2.4.5 空间结构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7
第3章 生态环境调查 60
3.1 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 60
3.1.1 自然地理环境 60
3.1.2 自然资源 60
3.1.3 社会经济 62
3.2 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 63
3.2.1 生态环境调查的步骤 63
3.2.2 常规调查 64
3.2.3 专题调查法 68
3.3 生态环境专题调查 69
3.3.1 土地利用专题调查 69
3.3.2 水土流失专题调查 72
3.3.3 森林资源专题调查 77
第4章 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 81
4.1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方法 81
4.1.1 系统分析概述 81
4.1.2 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83
4.2 水土流失评价 88
4.2.1 水土流失系统分析 88
4.2.2 水土流失评价 91
4.3 自然资源评价 94
4.3.1 气候资源评价 94
4.3.2 水资源评价 96
4.3.3 生物资源评价 98
4.3.4 矿产资源评价 100
4.3.5 旅游(景观)资源评价 101
4.3.6 土地资源评价 101
4.4 区域环境评价 107
4.4.1 区域自然环境评价 107
4.4.2 区域社会环境评价 108
4.5 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 109
4.5.1 人口结构评价 109
4.5.2 产业结构分析 110
4.5.3 消费结构评价分析 112
4.5.4 功能分析 112
第5章 水、土地资源利用优化决策与3S技术应用 114
5.1 资源最优化方法 114
5.1.1 线性规划方法 114
5.1.2 多目标规划方法 115
5.1.3 动态规划方法 117
5.1.4 系统动力学方法 117
5.2 土地资源优化和配置 121
5.2.1 土地资源优化方法 121
5.2.2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123
5.3 水资源优化 124
5.3.1 生态环境需水 124
5.3.2 水资源利用优化目标 126
5.3.3 水资源规划模型 127
5.4 规划方案的决策分析 128
5.4.1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28
5.4.2 优化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决策 129
5.5 3S技术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129
5.5.1 3S技术方法概述 129
5.5.2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131
5.5.3 GIS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137
第6章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 141
6.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142
6.1.1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 142
6.1.2 水土流失类型分区 143
6.1.3 水土保持区划的步骤 144
6.1.4 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 144
6.2 以流域为单元的工程总体布局 145
6.2.1 流域水土流失特征 145
6.2.2 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 146
6.2.3 坡面系统生物工程措施布局规划 147
6.2.4 沟道系统生物工程措施布局规划 147
6.2.5 主要生物工程措施典型设计 148
6.3 规划制图 149
6.3.1 制图要求 150
6.3.2 CAD制图技术 150
6.3.3 GIS制图 154
6.4 概预算与经济评价 156
6.4.1 概预算编制 156
6.4.2 经济评价 161
6.4.3 进度安排与施工 162
6.5 水土保持效益 164
6.5.1 效益分类和指标 164
6.5.2 效益测定和计算 165
6.5.3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 171
第7章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 173
7.1 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及主要内容 173
7.1.1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 173
7.1.2 规划的任务 174
7.1.3 规划的主要内容 174
7.2 规划的步骤与成果 176
7.2.1 制定长远建设目标与总体规划 176
7.2.3 环境诊断 179
7.2.4 现状调查 180
7.2.5 规划成果 183
7.3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方法 188
7.3.1 林业生态工程中的树种选择 188
7.3.2 林业生态工程中种苗规划 189
7.3.3 工程造林技术措施规划 190
7.4 规划的综合评价 191
7.4.1 评价原则 192
7.4.2 主要评价方法 193
第8章 防沙治沙规划 196
8.1 沙漠化及其防治概述 196
8.1.1 沙漠化成因 196
8.1.2 防沙治沙对策与技术体系概述 202
8.2 防沙治沙的主要技术措施 204
8.2.1 植物治沙措施 204
8.2.2 工程治沙措施 209
8.2.3 风沙区典型防护林体系 214
8.3 防沙治沙规划的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216
8.3.1 防沙治沙规划的等级体系 216
8.3.2 防沙治沙规划的主要任务 216
8.3.3 防沙治沙规划的指导思想 217
8.3.4 防沙治沙规划的主要原则 217
8.4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 218
8.4.1 防沙治沙规划的内容要求 218
8.4.2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程序 219
8.4.3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设计 223
8.4.4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方案论证 227
8.5 防沙治沙规划的成果要求 227
8.5.1 项目规划报告书 227
8.5.2 项目规划图 229
8.5.3 项目总体概算及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 229
第9章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 231
9.1 草地及其基本特征 231
9.1.1 草地的概念 231
9.1.2 草地基本特性 232
9.1.3 草地功能 232
9.2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234
9.2.1 草地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 234
9.2.2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 234
9.3 草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34
9.3.1 草地资源的调查 234
9.3.2 草地质量的评价 236
9.4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238
9.4.1 放牧地规划 238
9.4.2 天然草地改良 243
9.4.3 饲草饲料基地建设 247
9.4.4 人工草地建设 250
9.5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步骤 254
9.5.1 规划准备工作 254
9.5.2 确定草地生产系统的经营方向和目标 255
9.5.3 规划设计 256
9.5.4 实施和反馈 256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规划 257
10.1 自然保护区的概述 257
10.1.1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 257
10.1.2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258
10.1.3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258
10.2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任务 265
10.2.1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65
10.2.2 自然保护区的任务 265
10.3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67
10.3.1 自然保护区现状 267
10.3.2 自然保护发展战略 270
10.3.3 自然保护区展望 272
10.4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概述 273
10.4.1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73
10.4.2 自然保护区的指导思想 273
10.4.3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要求与原则 274
10.4.4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275
10.5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分类 276
10.5.1 自然保护区规划分类 276
10.5.2 自然保护区规划方式分类 276
10.6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内容 278
10.6.1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278
10.6.2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280
10.6.3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 284
10.6.4 自然保护区规划措施体系布局 285
10.6.5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经济概算及解决方案 286
10.6.6 自然保护区规划效益分析 286
10.6.7 制定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 286
10.7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程序及成果 288
10.7.1 规划的程序 288
10.7.2 规划的成果 289
10.7.3 实例分析 290
第11章 土地整理与土地复垦规划 293
11.1 土地整理概述 293
11.1.1 土地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293
11.1.2 土地整理的类型 294
11.1.3 土地整理的内容 295
11.1.4 土地整理的任务 295
11.2 农村土地整理 296
11.2.1 农村土地整理的含义 296
11.2.2 农村土地整理产生的原因 296
11.2.3 农村土地整理的原则 297
11.2.4 农村土地整理的内容 297
11.3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 298
11.3.1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方案的拟订 298
11.3.2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98
11.3.3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成果 298
11.4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299
11.4.1 土地整理项目的概念和特点 299
11.4.2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内容 300
11.4.3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程序 302
11.4.4 土地整理规划报告大纲 304
11.5 土地复垦规划概述 305
11.5.1 土地复垦的概念和现状 305
11.5.2 土地复垦的对象和标准 307
11.5.3 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 308
11.6 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309
11.6.1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309
11.6.2 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15
11.6.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和复垦目标 315
11.7 采矿土地复垦规划 315
11.7.1 采矿土地复垦的概念 315
11.7.2 采矿土地复垦的类型及特点 316
11.7.3 采矿土地复垦规划设计 316
11.7.4 采矿土地复垦标准 319
参考文献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