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问题的出发点 5
三、核心概念之理论阐释 14
四、信访和谐研究的基础理论 15
五、信访和谐研究涉及的主要关系群 16
六、信访和谐研究的主要创新 17
第一章 信访和谐的价值意义 18
一、信访和谐理念的渊源 18
二、信访和谐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21
三、信访和谐的概念界定 30
四、信访和谐的伦理价值 34
五、信访和谐的功能追求 46
六、信访和谐的内容结构 48
七、信访和谐的构建原则 55
第二章 信访和谐主体的多维扫描 60
一、信访和谐与主体和谐 60
二、信访主体确认的意义 62
三、信访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65
四、信访主体特性与要素 70
五、信访主体行为规范 78
六、信访主体互动 85
第三章 信访和谐的支撑条件 91
一、信访和谐的政治条件 92
二、信访和谐的经济条件 98
三、信访和谐的文化条件 107
四、信访和谐的法治条件 110
五、信访和谐的社会条件 116
第四章 信访和谐的运转系统 123
一、信访和谐的目标机制 124
二、信访和谐的动力机制 134
三、信访和谐的控制机制 140
四、信访和谐的保障机制 142
五、信访和谐的相关机制 145
第五章 信访预警何以可能——预警理论构建 157
一、信访预警的概念及其意义 157
二、信访预警的可能性 160
三、信访预警的原理 162
四、信访预警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165
五、信访预警指标体系选定及计算方法 176
六、信访预警的全面整合模式 187
第六章 信访信息化之理想——信访信息智能化应用 198
一、信访信息化科学应用的意义 198
二、信访信息化科学应用的要求 203
三、信访信息化科学应用的实践进展 206
四、信访信息化科学应用的拓展 211
五、信访信息的智能化应用——信访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214
六、构建信访预警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223
第七章 信访工作质量管理创新——信访工作标准化试点 227
一、信访工作标准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8
二、信访工作标准化实施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31
三、信访工作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239
四、信访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有利条件 244
五、信访工作标准化建设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248
六、信访工作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步骤 250
七、信访工作标准化体系框架的构建 252
八、基层信访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初步尝试 256
第八章 信访工作“软”管理——心理学透视 262
一、心理学知识在各地信访工作中的运用 263
二、信访和谐建设需要用到的心理学知识 270
三、信访和谐建设中的心理学运用误区 278
四、信访和谐建设的心理学思考 280
第九章 信访和谐建设之构想——研究对策与建议 291
一、突出“五个重点”的导向 291
二、坚持“四个转变”的理念 293
三、遵从“四个面向”的操作 295
四、实现“四化”的科学化规范 300
五、发展“两模一平台”的民心工程 304
六、完善信访预警的“三个保障” 308
主要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