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简况 1
二、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
三、赋予民族地区经济管理自治权的意义 8
第一章 经济管理自治权概述 11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权概述 11
一、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含义 11
二、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分类 13
第二节 经济管理自治权的界定 19
一、经济管理自治权的定义 19
二、经济管理自治权的种类 20
第三节 经济管理自治权的实施主体 28
一、自治机关 28
二、上级国家机关 29
第二章 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 32
第一节 肯定性行动政策对我国民族法制的影响 32
一、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历史发展进程 32
二、肯定性行动计划的价值 44
三、肯定性行动计划对中国的启示 48
第二节 上级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原则 58
一、坚持从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的原则 58
二、坚持上级国家机关帮助与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60
三、坚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的原则 61
四、坚持检查和监督上级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原则 63
第三节 上级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方式 64
一、政策优惠 64
二、经济扶持 66
三、技术支援 69
四、人才培养 69
第三章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法律制度 78
第一节 对口支援制度的沿革 78
一、对口支援制度的产生 78
二、对口支援制度的演进过程 81
第二节 对口支援制度的现状分析 84
一、对口支援制度的优势与特点 84
二、对口支援制度的理论基础 87
三、对口支援制度的实施 91
四、当前对口支援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94
第三节 对口支援制度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97
一、立法方面 97
二、执法方面 101
三、特别制度 104
第四章 民族地区反贫困法制 109
第一节 贫困与贫困线 109
一、贫困的定义 109
二、贫困、风险与脆弱性 112
三、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线 114
第二节 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120
一、民族地区的概念 120
二、民族地区贫困现状 123
三、民族地区贫困的成因 129
第三节 民族地区反贫困实践 141
一、中国反贫困的历史实践 142
二、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特殊政策 146
第四节 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法制化 155
一、法制化反贫困战略 156
二、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法律法规 160
三、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部门规章——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为例 166
四、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171
第五章 民族地区产业政策法制 182
第一节 民族地区产业政策法制的背景 182
一、产业区域转移概述 182
二、东部地区的产业区域转移的现状 185
三、民族地区调整产业政策的历史性机遇 185
第二节 民族地区产业政策法的现状 186
一、我国的产业政策法的现状 186
二、产业政策法的实质 188
三、民族地区应采取的产业政策法立法模式 191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产业政策立法 193
一、产业结构政策立法 193
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促进法——以清真食品为例 198
三、产业调整政策立法 205
四、产业技术政策立法 209
第六章 贸易管理自治权 216
第一节 民族贸易管理自治权 217
一、民族贸易的定义和特殊性 217
二、民族贸易的作用 219
三、我国民族贸易优惠政策的演变 221
四、现行民族贸易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225
五、民族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 228
六、加快民族贸易法治化的建议措施 232
第二节 边境贸易管理自治权 234
一、我国边境贸易的现状 235
二、我国边境贸易法规政策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236
三、加入WTO对我国边境贸易的影响 239
四、我国边境贸易制度法治化的路径 241
第七章 财税管理自治权 245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财税管理自治权概说 245
一、民族自治地方财税自治权的基本内涵 245
二、民族自治地方财税自治权实施现状 252
三、民族自治地方财税自治权的完善 257
第二节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58
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 258
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分析 259
三、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265
第三节 调整民族自治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路径 268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分析 268
二、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72
三、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路径 275
第四节 加大中央经济扶持力度的对策 278
一、专项资金和补助专款 278
二、民族机动金 282
第八章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制 287
第一节 民族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287
一、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288
二、民族地区以外的民族旅游开发 291
三、对民族旅游开发现状的思考 293
第二节 民族地区现行的旅游法制 295
一、关于旅游的中央立法 295
二、民族地区的地方旅游立法 298
三、关于民族地区旅游法制的思考 300
第三节 民族地区旅游法制的完善措施 301
一、民族地区旅游立法的完善 302
二、民族地区旅游执法的完善 303
第四节 民族旅游法制中的利益补偿制度研究 305
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利益补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305
二、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利益补偿制度构建的路径分析 309
三、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利益补偿制度的模式选择 314
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利益补偿的具体措施 319
第九章 自然资源管理自治权 323
第一节 自然资源管理自治权 324
一、自然资源管理自治权的实证研究 324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管理自治权的现状 329
三、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管理自治权的完善 332
第二节 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 335
一、对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分析 336
二、对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利益补偿的法律依据 342
三、国外关于利益补偿的法律规定 343
四、对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利益补偿的具体措施 351
五、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的完善 355
第三节 民族地区的生物安全立法 364
一、西部民族地区生物安全问题的现状 364
二、实施生物安全法律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367
三、生物安全法的适用范围和原则 369
四、生物安全法的主要制度 373
第十章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 377
第一节 民族地区林业资源的特点 378
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379
二、蕴涵巨大商业价值 380
三、森林文化多样 380
第二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特点 381
一、集体林权属复杂 381
二、集体林公共管理的传统性较强 382
三、森林资源传统管理方式受到冲击 383
四、传统民族文化正逐步流失 384
第三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现状 385
一、集体林权制度立法层面 385
二、集体林权制度实施层面 389
三、集体林权制度运行层面 390
第四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社会分析 392
一、政治因素分析 392
二、经济因素分析 397
三、文化因素分析 402
四、其他因素分析 407
第五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 407
一、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应然价值目标 407
二、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保障机制之完善 412
三、习惯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考量 421
四、完善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纠纷解决机制 424
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自治权 433
第一节 企业管理自治权概述 433
一、概念界定 433
二、企业文化管理自治权 435
三、技术创新管理自治权 440
四、员工管理自治权 442
五、人力资源管理自治权 446
第二节 企业管理自治权的运行 448
一、企业管理自治权的现状 448
二、企业管理自治权的完善 452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社会责任 455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455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461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社会责任 473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 487
参考文献 497
后记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