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森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4123609
  • 页数:1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区域产业联动的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对大量实证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产业联动的空间尺度及区域产业联动的相关问题,构建了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框架,在产业联动的理论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一章 区域产业联动的背景与概念 1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产业联动的意义 1

第二节 区域产业联动的概念与内涵 2

第三节 产业联动的尺度及对象 4

第四节 区域产业联动研究成果 6

一、产业关联 6

二、产业联动 8

三、区域经济合作 11

四、对相关研究的评价 12

第二章 区域产业联动的理论基础 14

第一节 地域产业分工理论 14

一、地域产业分工理论的发展 14

二、地域产业分工的类型 18

三、决定地域分工的主要因素分析 19

四、地域分工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21

第二节 价值链和产业链理论 22

一、价值链理论 22

二、产业链理论 24

第三节 产业集群理论 25

一、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机理研究 26

二、产业集群的动态研究 27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30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30

二、区域一体化理论的发展 31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32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 34

第五节 小结 35

第三章 区域产业联动的基本理论问题 39

第一节 区域产业联动的主要方式及机理 39

一、要素流动 39

二、产业转移 40

三、产业联盟 43

第二节 产业联动的类型 48

一、垂直型产业联动 48

二、水平型产业联动 50

第三节 区域产业联动的模式 51

一、基于产业链的产业联动模式 51

二、基于市场的产业联动模式 52

三、基于创新的产业联动模式 53

第四节 区域产业联动的影响因子 55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55

二、区际产业关联度与互补性 56

三、距离 59

四、基础设施的通达性 59

五、社会文化环境 61

六、制度与政策 64

第五节 产业联动的发展阶段 67

一、要素绝对集聚阶段 68

二、传统要素扩散阶段 68

三、区域互动发展阶段 69

第六节 小结 69

第四章 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分析 75

第一节 选择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作为案例分析的理由 75

第二节 加强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必要性 76

一、基于地区价值链环节趋同性的联动与合作需求 76

二、实现长三角区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转移 77

第三节 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现状 78

一、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发展历程 78

二、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现状——以IC产业联动为例 80

第四节 对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其他地区产业联动现状的理论分析 97

第五章 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条件分析 99

第一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99

一、长三角区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 99

二、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概况 101

三、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产业联动的影响 103

第二节 产业互补性分析 103

一、总体产业结构分析 103

二、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 108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121

四、产业关联与互补性对区域产业联动的影响分析 125

第三节 基础设施可达性分析 126

一、交通基础设施 127

二、信息服务化网络设施 134

三、基础设施状况对区域产业联动的影响分析 136

第四节 制度安排分析 137

一、制度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37

二、行政区经济仍然存在 143

三、制度安排对产业联动的影响分析 144

第五节 社会文化的相容性分析 145

一、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 145

二、长三角区域的文化合作 147

三、社会文化对产业联动的影响分析 147

第六节小结 148

第六章 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152

第一节 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发展趋势判断 152

一、以垂直联系为主向不断加强水平联系转变 152

二、以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方式为主向加强产业联盟转变 152

三、以基于产业链的联动模式向基于市场和创新联动模式转变 153

四、从要素绝对集聚阶段向传统要素加速扩散和区域互动发展转变 153

第二节 促进浦东新区与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的对策建议 153

一、明确浦东新区的区域定位 153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现阶段的关键作用 154

三、加大制度供给,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集体效率 155

四、推动区域间企业联盟的培育和发展 155

五、加强区域间技术创新合作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