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47
第一章 建置 47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7
第二节 境域变化 47
第三节 建置沿革 48
第四节 区划 49
第二章 乡镇 51
第一节 汝宁镇 51
第二节 三门闸乡 54
第三节 三里店乡 57
第四节 三桥乡 60
第五节 王岗镇 63
第六节 张岗乡 66
第七节 南余店乡 68
第八节 马乡镇 71
第九节 和孝镇 74
第十节 大王庄乡 77
第十一节 常兴乡 80
第十二节 舍屯乡 83
第十三节 官庄乡 86
第十四节 老君庙镇 88
第十五节 韩庄乡 91
第十六节 水屯镇 94
第十七节 罗店乡 97
第十八节 张楼乡 100
第十九节 金铺镇 103
第二十节 留盆镇 106
第二十一节 板店乡 109
第二编 环境与保护 113
第一章 自然环境 113
第一节 地质地貌 113
第二节 水文 114
第三节 气候 122
第四节 土壤 128
第五节 生物 130
附:宿鸭湖水库水域生物调查 132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39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39
第二节 环境监测 141
第三节 污染治理 142
第四节 生态保护 144
第五节 机构 144
第三章 气象服务与地震监测 145
第一节 气象服务 145
第二节 气象建设 145
第三节 机构 146
第四节 地震监测 146
第三编 资源 管理 149
第一章 水资源与管理 149
第一节 水资源 149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151
第二章土地资源与管理 15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51
第二节 土地管理 152
第三节 土地开发利用 157
第三章 矿产资源 158
第四编 人口与计划生育 159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59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59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60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166
第四节 人口分布 170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72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 173
第二节 生育管理 174
第三节 节育技术 176
第四节 国际“三结合”项目 177
第五节 机构 177
第五编 民情 民俗 179
第一章 居民生活 179
第一节 居民收入 179
第二节 居民消费 186
第二章 民族 宗教 194
第一节 民族 194
第二节 宗教 199
第三节 机构 202
第三章 习俗 203
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 203
第二节 生活习俗 206
第三节 贸易习俗 213
第四节 节日习俗 215
第五节 婚丧礼仪 219
第四章 方言 224
第六编 改革 开放 233
第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 233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233
第二节 精简人员 235
第二章 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235
第一节 干部选拔任用 235
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 236
第三节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237
第四节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37
第五节 用工制度改革 238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239
第一节 完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239
第二节 国有商业体制改革 240
第三节 集体商业经济体制改革 243
第四节 工业企业改革 243
第四章 开放 245
第一节 解放思想 245
第二节 多策并举 实施开放 246
第七编 城乡建设 249
第一章 城市建设 249
第一节 县城规划 249
第二节 县城改造 250
第三节 新区建设 252
第四节 道路建设 253
第五节 公共设施 255
第六节 机构 259
第二章 镇村建设 260
第一节 镇村规划 260
第二节 重点镇建设 261
第三节 重点村建设 262
第三章 房地产交易与管理 263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263
第二节 产权登记 264
第三节 房产交易 265
第四章 建筑施工 265
第一节 建筑市场管理 265
第二节 建筑设计 265
第三节 施工队伍 266
第四节 建筑质量监测 267
第五节 建筑成果 267
第八编 交通 邮电 269
第一章 交通 269
第一节 公路 269
第二节 水路 276
第三节 铁路 276
第四节 运输 277
第五节 机构 284
第二章 邮政 285
第一节 邮政网点 邮路 285
第二节 邮政业务 285
第三节 机构 287
第三章 电信 288
第一节 固定电话 288
第二节 话务 话费 289
第三节 电报 传真 292
第四节 特服电话 292
第五节 互联网 293
第六节 移动电话 293
第七节 无线寻呼 294
第八节 机构 294
第九编 水利 电力 295
第一章 水利 295
第一节 水利工程 295
第二节 农田灌溉 298
第三节 水政管理 299
第四节 防汛 抗旱 300
第五节 机构 302
第二章 电力 303
第一节 电力改革 303
第二节 电力设施 305
第三节 电业管理 307
第四节 供电 309
第五节 电价 电费 311
第六节 电业企业 312
第七节 机构 313
第十编 共产党 315
第一章 组织机构 315
第一节 中共汝南县代表大会 315
第二节 中共汝南县委员会 316
第三节 基层组织 319
第二章 重大决策 320
第三章 纪检监察 330
第四章 组织建设 332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332
第二节 党员 334
第三节 干部 337
第四节 知识分子工作 338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339
第五章 宣传教育 341
第一节 宣传报道 342
第二节 思想教育 344
第六章 政法协调 345
第一节 主要工作 345
第二节 机构 348
第七章 统一战线 348
第一节 统战宣传教育与理论研究 348
第二节 对台工作 349
第三节 侨务工作 350
第四节 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代表工作 351
第八章 政策研究 352
第十一编 人民代表大会 353
第一章 代表选举 353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普选 353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普选 354
第二章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55
第一节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355
第二节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356
第三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356
第四节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357
第三章 组织机构 357
第一节 县人大常委会 357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360
第四章 履行职责 361
第一节 履行监督权 361
第二节 审议行使决定权 362
第三节 行使任免权 363
第四节 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办理 363
第五节 指导乡镇人大工作 363
第十二编 人民政府 365
第一章 政府组成 365
第一节 内设机构 365
第二节 下属机构 366
第二章 施政方式 368
第一节 会议制度 368
第二节 分工负责制 369
第三节 目标管理 369
第三章 政务纪要 370
第一节 农村工作 370
第二节 工业企业调整与招商引资 373
第三节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374
第四章 乡镇政府 377
第十三编 人民政协 379
第一章 组织机构 379
第一节 县政协机构 379
第二节 基层政协机构 379
第三节 政协委员 380
第二章 政协会议 380
第一节 政协汝南县第六届委员会 381
第二节 政协汝南县第七届委员会 382
第三节 政协汝南县第八届委员会 383
第四节 政协汝南县第九届委员会 384
第三章 主要活动 386
第一节 参政议政 386
第二节 整理督办提案工作 387
第三节 视察 调研 388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编 389
第五节 联谊活动 390
第十四编 社会团体 391
第一章 工会 391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 391
第二节 主要工作及活动 392
第三节 组织 394
第二章 共青团 395
第一节 团员代表大会 395
第二节 主要工作及活动 396
第三节 青年教育 397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398
第五节 组织 399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399
第一节 妇女代表大会 39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0
第三节 组织建设 402
第四节 组织 403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403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0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4
第三节 机构 405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405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 40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6
第三节 组织 407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08
第一节 主要活动 408
第二节 机构 409
第七章 残疾人联合会 409
第一节 残疾人代表大会 40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9
第三节 机构 410
第八章 归侨、侨眷联合会 410
第一节 主要活动 411
第二节 机构 412
第九章 个体劳动者协会 412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1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12
第三节 机构 413
第十章 消费者协会 413
第一节 主要活动 413
第二节 机构 414
第十一章 红十字会 414
第一节 发展简介 41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15
第十五编 政法 武装 417
第一章 公安 417
第一节 治安管理 417
第二节 禁毒 420
第三节 110报警服务 421
第四节 刑事侦查 421
第五节 监所管理 422
第六节 公安消防 423
第七节 交通管理 423
第八节 机构 424
第二章 检察 425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25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 42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27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28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42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29
第七节 机构 430
第三章 审判 430
第一节 民事审判 430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32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33
第四节 行政审判 434
第五节 依法执行 434
第六节 案件复查告诉申诉 435
第七节 机构 436
第四章 司法 436
第一节 普法教育 436
第二节 民事调解 438
第三节“两劳”安置帮教 438
第四节 律师事务 439
第五节 公证 440
第六节 机构 440
第五章 武装 440
第一节 民兵 441
第二节 兵役 443
第三节 拥政爱民 444
第四节 武警 445
第五节 机构 445
第十六编 人事 劳动 社会保障 447
第一章 人事管理 447
第一节 机关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 447
第二节 编制管理 448
第三节 人才市场管理 450
第四节 干部调配 451
第五节 军转干部安置 452
第六节 大中专生分配 453
第七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454
第八节 机构 455
第二章 劳动管理 456
第一节 工人调配 456
第二节 劳动就业与培训 457
第三节 招工 技校招生 459
第四节 离休 退休 退养 460
第六节 劳动 安全监察 462
第七节 仲裁 信访 464
第八节 劳动合同 465
第九节 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 465
第三章 工资与奖惩 466
第一节 工资 466
第二节 奖励与惩戒 468
第四章 社会保障 469
第一节 医疗保障 469
第二节 养老保险 472
第三节 失业保险 474
第四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475
第十七编 民政 477
第一章 民政管理 477
第一节 婚姻登记 477
第二节 社团管理 479
第三节 收养登记 480
第四节 区划地名管理 481
第五节 殡葬工作 498
第六节 机构 499
第二章 村民自治 500
第一节 村民选举 500
第二节 村民自治示范活动 501
第三节 村务公开 502
第三章 拥军优属 504
第一节 伤残军人抚恤 504
第二节 烈军属优待 504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05
第四节 拥军活动 505
第五节 革命烈士 507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07
第一节 赈灾救济 507
第二节 五保供养 509
第三节 彩票管理 510
第十八编 财政 税务 513
第一章 财政 513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513
第二节 财政收支 514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517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517
第五节 机构 519
第二章 税务 519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 519
第二节 税种 520
第三节 工商税收 521
第四节 农税税收 522
第五节 机构 526
第十九编 计划 统计 审计 527
第一章 计划 527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527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529
第三节 机构 530
第二章 统计 530
第一节 统计普查 530
第二节 统计监督与服务 531
第三节 机构 532
第三章 审计 532
第一节 审计项目 532
第二节 审计检查 533
第三节 机构 534
第二十编 工商 质量 物价 535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535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535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和管理 53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537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538
第五节 经济监察 539
第六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540
第七节 机构 542
第二章质量技术监督 542
第一节 质量监督 542
第二节 计量监督 54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544
第四节 法律法规宣传 544
第五节 机构 545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45
第一节 物价制定 545
第二节 物价调整 546
第三节 物价监督 547
第四节 市场物价 548
第五节 机构 548
第二十一编 农业 549
第一章 种植业 549
第一节 粮食作物 549
第二节 经济作物 554
第三节 良种推广 559
第四节 植物保护 561
第五节 土壤肥料 562
第六节 耕作制度 563
第七节 农场 564
第二章 畜牧业 565
第一节 畜禽养殖 565
第二节 特种养殖 567
第三节 品种改良 568
第四节 疫病防治 569
第五节 基地建设 569
第三章 水产业 570
第一节 资源种类 570
第二节 水产养殖 571
第三节 水产开发 573
第四节 渔政管理 575
第四章 林业 576
第一节 树种 57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577
第三节 花木园艺 578
第四节 林木管护 578
第五节 林场 580
第五章 农业机械 582
第一节 农业机具 582
第二节 农机服务体系 585
第六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588
第一节 基地建设 589
第二节 资金管理 597
第七章 机构 592
第二十二编 工业 乡镇企业 595
第一章 工业 59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595
第二节 工业门类 598
第三节 技术改造 602
第四节 机构 603
第五节 企业选介 603
第二章 乡镇企业 610
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 610
第二节 机构 611
第三章 工业园区 612
第一节 汝南县城南工业区(1992~2000年) 612
第二节 汝南县城西工业区 614
第三节 机构 614
第二十三编 商贸流通 617
第一章 商品经营 617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617
第二节 生活用品购销 620
第三节 商业网点 623
第四节 商业贸易管理 624
第五节 机构 625
第二章 个体私营商业 627
第一节 优惠政策 627
第二节 个体商业发展 628
第三章 粮油经营 629
第一节 粮油购销 629
第二节 粮油供应 631
第三节 粮油调拨 633
第四节 粮油储备 633
第五节 机构 634
第四章 专营商品购销 635
第一节 烟草购销 635
第二节 食盐购销 637
第三节 医药用品购销 639
第四节 石油购销 640
第五节 机构 641
第五章 对外贸易 642
第一节 进出口商品购销 642
第二节 基地建设 643
第三节 机构 644
第六章 物资经营 645
第一节 经营 645
第二节 机构 646
第七章 集市贸易 646
第一节 城乡集市 646
第二节 贸易市场建设 647
第二十四编 金融 649
第一章 银行业 649
第一节 货币 649
第二节 存款 652
第三节 贷款 653
第四节 金银贸易 655
第五节 机构 655
第二章 保险业 658
第一节 人寿保险 658
第二节 财产保险 659
第三节 机构 659
第二十五编 旅游 饮食服务 661
第一章 旅游 661
第一节 旅游发展状况 661
第二节 机构 662
第三节 旅游景点简介 662
第二章 饮食服务 672
第一节 饮食业 673
第二节 旅馆业 673
第三节 美发洗浴业 674
第四节 照相业 675
第三章 名吃 特产 676
第一节 名吃 676
第二节 名特产 678
第二十六编 教育 科技 681
第一章 教育 681
第一节 教育改革 681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82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84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85
第五节 特殊教育 688
第六节 职业教育 689
第七节 成人教育 691
第八节 社会办学 691
第九节 招生 692
第十节 教师 694
第十一节 办学条件 695
第十二节 教学研究 697
第十三节 教学管理 697
第十四节 机构 698
第十五节 重点学校简介 698
第十六节 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702
第二章 科技 705
第一节 科技管理 705
第二节 科技人才 705
第三节 科技研究 706
第四节 科技普及 712
第五节 机构 713
第二十七编 文化 715
第一章 文化艺术 715
第一节 文艺创作 715
第二节 戏曲 718
第三节 民间艺术 719
第四节 图书 721
第五节 文化馆站 724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726
第七节 机构 727
第二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727
第一节 广播 727
第二节 电影 729
第三节 电视 730
第四节 机构 731
第三章 档案 史志 732
第一节 档案 732
第二节 党史研究 733
第三节 地方志编纂 734
第四章 文物及保护 735
第一节 馆藏文物 735
第二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7
第二十八编 艺文 747
第一章 文学作品选 747
第二章 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选 762
第二十九编 卫生 体育 769
第一章 医疗 769
第一节 医疗技术及设备 769
第二节 疫病防治 771
第三节 医政管理 775
第四节 医疗机构 776
第二章 卫生 779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779
第二节 卫生监督 779
第三章 保健 780
第一节 医疗保健 780
第二节 妇幼保健 780
第三节 儿童保健 782
第四章 体育 78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78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85
第三节 竞技体育 786
第四节 体育设施 789
第三十编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791
第一章 活动开展 791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793
第二节 创建文明城市 794
第三节 创建文明单位 795
第四节 创建文明村镇 796
第五节 创建文明户 797
第六节 机构 799
第二章 文明风尚 799
第一节 尊老爱幼 799
第二节 见义勇为 800
第三节 敬业奉献 801
第四节 移风易俗 801
第三十一编 人物 803
第一章 人物传 803
第二章 人物简介 806
第三章 人物名表 850
附录 893
一、前志勘误 893
二、文件辑录 894
三、汝南特色文化 908
四、汝南著姓望族的变迁与发展 925
五、封于汝南的明藩王 962
六、2008~2009年在任县级领导简介 964
汝南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人员 976
提供资料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976
表格索引 977
后记 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