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税收 39
第一章 古代租税史实综述 39
第一节 税收雏形 39
第二节 工商税起源 40
第三节 农业赋税制度 40
第四节 秦汉以来南阳实施的赋税 41
第二章 清末时期的税捐 47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税捐 53
第一节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 53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54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苛捐杂税 56
第四章 解放区人民税收 66
第五章 新中国社会主义工商税收 7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75
第三节 开始全面建设时期 77
第四节 十年动乱时期 79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80
第六节 减税免税 84
第七节 农村工商税收 105
第八节 税收来源与用途 115
第二篇 税种 119
第一章 农业课税 119
第一节 地丁 119
第二节 漕粮 120
第三节 租课 120
第四节 田赋 120
第五节 统一累进税 121
第六节 农业税 121
第二章 产品及营业收入课税 121
第一节 商税 121
第二节 厘金 122
第三节 统税 122
第四节 烟酒税 123
第五节 矿产税 124
第六节 进出口货物税 124
第七节 货物税 127
第八节 商品流通税 129
第九节 工商统一税 130
第十节 工商税(国营企业工商税) 132
第十一节 产品税 135
第十二节 增值税 139
第十三节 当税 140
第十四节 牙税 140
第十五节 烟酒牌照税 141
第十六节 营业牌照税 141
第十七节 工商业税 141
第十八节 营业税 144
第十九节 摊贩业税 145
第二十节 临时商业税 146
第二十一节 盐税 146
第二十二节 斗捐、行佣税、交易税 147
第二十三节 牲畜交易税 148
第二十四节 集市交易税 148
第三章 收益课税 149
第一节 所得税、过份利得税 149
第二节 工商所得税 150
第三节 利息所得税 154
第四节 国营企业所得税 154
第五节 调节 税 155
第六节 资源税 155
第四章 财产课税 156
第一节 房捐 156
第二节 城市房地产税 156
第三节 契税 157
第四节 遗产税 158
第五节 邮包税(包裹税) 159
第五章 其它各税 159
第一节 使用牌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 160
第二节 营业牌照税 163
第三节 特种消费行为税、筵席及娱乐税 163
第四节 娱乐税、文化娱乐税 164
第五节 屠宰税(肉厘、屠捐、肉税) 165
第六节 印花税 166
第七节 烧油特别税 167
第八节 建筑税 168
第九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168
第十节 奖金税 168
附: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169
第三篇 税源 171
第一章 清、民经济税源概况 171
第一节 清末 171
第二节 民国 172
第二章 建国后经济税源变化 174
第一节 经济发展 174
第二节 工农业比重 176
第三节 重点税源 179
第四节 重点纳税单位 203
第五节 税收旺淡季 210
第三章 工商税收收入 212
第一节 发展速度 212
第二节 比例变化 216
第三节 工商税收地位 221
第四篇 税管 225
第一章 税务机构 225
第一节 清末税务机构 225
第二节 民国税务机构 226
第三节 解放区工商税务机构 229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后税务组织机构 231
第二章 管理体制 248
第一节 清末、民国税收管理体制 248
第二节 建国后税收管理体制 249
第三章 征收管理 252
第一节 清末、民国税收征管 252
第二节 解放区工商税收征管 253
第三节 建国后工商税收征管 254
(一)国民经济恢复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54
(二)开始全面建设及“文革”时期 260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63
第四节 监交利润 269
第四章 计划、会计、统计 274
第一节 解放区税收计、会、统 274
第二节 建国后税收计、会、统 277
(一)税收计划 278
(二)税收会计 280
(三)税务统计 283
(四)票证管理 286
第五章 干部管理教育 291
第一节 干部管理 291
第二节 队伍建设 295
第三节 干部力量变化 301
第四节 工资、福利 311
第五节 税务监察 315
第六节 新风录 316
附录 323
一、解放后南阳地区各县市税局历任局长、副局长人名录 323
二、解放后南阳地区分时期基层税所设置名录 334
三、建国后南阳地区分时期、分税种、各县市工商税收统计表 342
四、《南阳地区税务志》编纂始末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