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综述 3
第1章 大萧条的宏观经济学:一个比较分析 3
1.1 总需求:金本位制与全球货币供给 5
1.2 总供给:名义调整的失败 26
1.3 结论 38
附录:数据来源 39
参考文献 40
第二部分 货币和金融市场 47
第2章 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传播过程中的非货币影响 47
2.1 金融崩溃:一些背景材料 50
2.2 危机对信贷中介成本(CCI)的影响 57
2.3 信贷市场与宏观经济表现 64
2.4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冲击 65
2.5 金融危机的持久性 72
2.6 国际方面 75
2.7 结论 76
参考文献 77
第3章 大萧条中的金本位制、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一个国际比较 81
3.1 引言 81
3.2 金本位制与通货紧缩 84
3.3 通货紧缩与萧条之间的联系 97
3.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银行业与金融危机 103
3.5 回归结果 111
3.6 结论 119
参考文献 119
第4章 大萧条中的通货紧缩与货币收缩:一个简单的比率分析 123
4.1 产出、价格和货币的变动:总体评述 128
4.2 一种对价格和货币存量变动进行分解的方法 138
4.3 价格货币比率的变动情况 143
4.4 货币存量的变动 150
4.5 结论 173
附录:数据来源 173
参考文献 176
第三部分 劳动市场 181
第5章 行业劳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战前与战后的比较 181
5.1 引言 181
5.2 前人的工作:一些规律和谜团 183
5.3 数据 188
5.4 一些基本的统计结果 190
5.5 频域分析 198
5.6 时域分析 208
5.7 四次大的经济衰退 219
5.8 结论 221
附录:数据来源 223
参考文献 227
第6章 大萧条时期的就业、每周工作小时数和收入:对八个制造行业的分析 233
6.1 工人的供求和每周工作小时数:一个模型 237
6.2 实证应用 249
6.3 一个动态的劳动供给方程 267
6.4 结论 272
附录 273
参考文献 275
第7章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通货膨胀和工资:对欧洲的启示 279
7.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就业的动态变化 280
7.2 浮动的、不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283
7.3 实际工资“刚性” 284
7.4 结论 286
参考文献 287
第8章 顺周期的劳动生产率与各种经济周期理论:来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制造业部门的证据 289
8.1 导言 289
8.2 对SRIRL的各种解释:一个一般框架 292
8.3 数据 295
8.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SRIRL 297
8.5 技术冲击假说 300
8.6 真实报酬递增假说对劳工窖藏假说 304
8.7 结论 309
参考文献 310
第9章 大萧条中的名义工资黏性与总供给 314
9.1 引言 314
9.2 大萧条中的总供给:Eichengreen-Sachs的证据 318
9.3 大萧条时代的总供给关系:新的估计 327
9.4 结论 340
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