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定居北京 3
利玛窦融汇二教 4
西方地图法传入 5
努尔哈赤建八旗 6
册立太子·国本之争结束 7
各地民变兵变再起 8
李贽遭迫害致死 9
开东运河 10
湖广巡抚赵可怀被刺 10
福建等省地震 11
放弃辽东六堡 11
王元翰痛论时政 12
党争日剧 13
徐光启译成《几何原本》 13
徐霞客游天下 15
《元亨疗马集》影响广泛 17
以西欧历法修订历法 17
东林学派形成 18
天主教堂建于北京 19
顾宪成主导东林思想 20
高攀龙为东林中坚 21
沈璟领导吴江派 23
《鲁班经》集民间木工工艺大成 24
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 25
《针灸大成》集针灸大成 26
《字汇》创214部首 27
三袁成公安派 28
徽派篆刻形成 30
伊斯兰汉文译经出现 32
董其昌开创松江画派 33
明瓷畅销世界 35
推拿定名 37
妖书之狱起 38
绘画南北宗论出现 38
汤显祖完成临川四梦 39
李三才入阁·党争激化 43
福王就藩 44
努尔哈赤称汗 45
汤显祖去世 46
余继登撰《典故纪闻》 47
民众抄董其昌家 47
《外科正宗》刊行 48
努尔哈赤誓师攻明 48
应付辽东军饷·天下田赋加派“三饷” 49
金军大败明军于萨尔浒 50
明神宗逝世葬于定陵 51
陈第认识到古今音不同 53
熊廷弼经略辽东 54
朱由校即位·“移宫案”发生 55
朱载堉创十二平均律 56
明修三海 57
《金瓶梅》成书 58
方言俗语受到重视 61
计成著《园冶》 62
吕坤有独见之言 63
法藏与圆悟争端 64
中国木架结构建筑定型 65
后金攻陷沈阳广宁 69
宦官魏忠贤专权 70
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杀 72
汤若望来华 73
徐鸿儒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 73
荷兰侵占澎湖 74
袁崇焕固守宁远·努尔哈赤负伤败走 75
孙承宗督师辽东 76
朱由检继位·处置魏忠贤 76
《奇器图说》《诸器图说》刊行 77
袁崇焕杀毛文龙 78
张献忠起义自称八大王 78
皇太极攻北京·间杀袁崇焕 79
倭刀术兴盛 81
《易筋经》出现 82
李之藻等介绍西方数学 83
浙派等琴派形成 84
颜继祖印成《萝轩变古笺谱》 85
复社建立 86
复社尊经复古 87
毛晋办汲古阁 88
李濮开竹雕金陵派 89
鼓词弹词开始流行 90
冯梦龙编成三言 91
四毁东林书院 92
基督教再次传入 93
饾版印刷兴起 95
朱由检重用太监 98
祖大寿等降后金 98
徐光启去世 99
李自成自成一军 100
十三股义军大会荥阳 101
皇太极建清·征服朝鲜 102
起义军转战南北攻下凤阳 103
李自成为闯王 104
董其昌去世 105
杨嗣昌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战略 105
复社反对阮大铖 106
皇太极大规模攻明 107
李自成败走商洛山 108
张献忠复起 109
《景岳全书》编成 109
温补学派纠偏 110
崇祯帝勤政 111
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 112
满文改进 114
《满文老档》修成 115
盛京宫殿基本形成 116
胡正言印成《十竹斋书画谱》 117
徐光启《农政全书》刊行 118
晚明草书风行 120
外科手术发展 122
茅元仪辑《武备志》 124
凌濛初创作二拍 125
张岱作散文 126
柳敬亭说书 127
荷兰占领台湾 129
清兵攻明·洪承畴降清 129
明十三陵竣工 131
顾绣产生 133
《火攻挈要》编成 134
顾炎武编《天下郡国利病书》 135
吴又可论戾气 136
祁彪佳评曲 137
明末思想家主张公天下 138
波臣派出现 140
王夫之将元气说发展到顶峰 141
王铎书法奇险 143
黄道周笔法刚健 143
陈洪绶善画人物 144
孙云球制造光学仪器 146
丝绸之路通往美洲 147
张献忠称王建号 148
李自成称王·大破明军 149
皇太极去世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