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儒学和平思想研究课题的确立 2
第二节 儒学和平思想概述及其特征 8
第三节 本书的构思 18
第二章 儒学之“和”的内涵及其思维特征 20
第一节“和”的观念产生的背景、内涵及其影响 20
第二节 本体论之“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29
第三节 修养论之“和”:“君子和而不同” 36
第四节 道统论之“和”:“致中和” 43
第三章 天人之和 58
第一节 儒家“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确立 59
第二节 儒家天人和谐的宇宙秩序 65
第三节 儒家的和谐生态观 79
第四章 心平气和 89
第一节 先秦儒家修身养性的内在超越 91
第二节 儒学心性和平思想的曲折发展 109
第三节 心境圆融:儒学心性和平思想的成熟 128
第四节 儒学心性和平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142
第五章 家和万事兴 148
第一节 克谐以孝——儒家的孝亲观与家庭和谐建设 151
第二节 相敬如宾——儒家的夫妇观与家庭和谐建设 176
第三节 兄友弟恭——儒家的兄弟观与家庭和谐建设 189
第四节 朋友有信——儒家的交友观与熟人社会和谐建设 195
第六章 礼宜乐和 205
第一节 礼乐文明的产生及其社会功能的变迁 206
第二节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和谐思想 217
第三节儒家礼治思想的实践及其影响 235
第四节 儒家礼乐文化的和谐追求及其启示 248
第七章 政通人和 251
第一节 儒家政治和平思想产生的历史考察 252
第二节 儒家政治秩序的理想设计 259
第三节 儒家为政和谐理念的现实践行 272
第四节 协和万邦:儒家邦国关系伦理及其现代启示 284
第八章 儒学和平思想的现代意义及其反思 296
第一节 现实非和平现象的存在以及儒学的应对 296
第二节 儒学和平思想的现代反思 304
主要参考书目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