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两渡源流,苏州世家 9
两渡何氏 10
何澄生平及其革命活动 11
苏州王氏世家与女权先驱——王谢长达 18
王氏科技精英与实验物理传统 24
投身科学的兄弟姐妹 26
第二章 振华女校,全面发展 29
幼年何泽慧 29
振华女校 31
文体全面发展与杭州之旅 33
成立壬申级级友会 38
静默地想方法救国 40
告别振华 44
第三章 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家的摇篮 48
从振华到清华 48
清华大学物理系 51
清华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54
每临大事有静气 61
第四章 赴德留学,兵工报国 66
到德国去 66
弹道学研究 70
滞留德国 74
西门子公司与拉贝 76
红十字通信 78
第五 章 转向原子科学,从德国到法国 84
博特教授与德国核物理研究 84
发现正负电子的弹性碰撞 88
科学家的爱情 89
相聚巴黎 93
第六章 发现重原子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 97
寻找三分裂 97
发现首例四分裂 101
后续研究及其他工作 105
告别法国 108
第七章 创建首个原子学研究机构 112
重返苏州故里 112
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 116
军管期间的原子学研究所 120
原子科学研究的预备 122
第八章 原子科学的基础研究——制备核乳胶 124
从照相板组到原子核物理组 125
科研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29
核乳胶的制备 132
核物理研究的初步开展 136
何泽慧和她的助手们 137
第九章 让原子能在中国生根 141
转向原子能 142
“热工实习团”赴苏联 144
研究所的调整与扩充 148
研制高灵敏度核乳胶 151
第十章 领导实验中子物理及参与核武器研制 155
进入原子能时代 156
实验中子物理 159
领导“物理线” 163
为两弹研究输送人才 165
参与组织核武器研究 167
对青年物理学家的忠告 172
第十一章 遭遇“文化大革命”及转向高能物理 180
遭遇“文化大革命” 181
干校劳动 183
告别原子能 187
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建立 190
“重返”中国科学院 193
第十二章 耕耘宇宙线 196
分管宇宙线 197
应用核乳胶研究宇宙线 201
开辟高空气球探测技术 203
高能物理的其他研究工作和图书情报工作 209
立足常规,着眼新奇 212
第十三章 香远益清 216
学术荣誉 216
晚年学术活动 222
心系故土 224
与钱三强的晚年生活 226
与温家宝总理的交往 229
高风长存 231
结语 科学的精神与传统 234
附录一 何泽慧年表 246
附录二 何泽慧主要论著目录 279
参考文献 283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