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平的社会概况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1
第二节 大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状况 2
第三节 武平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 5
第二章 中共武平地方组织的建立与工农运动的兴起 10
第一节 五四运动对武平的影响 10
第二节 创办《汀雷》等刊物传播马列主义 13
第三节 中共武平地方组织的建立与国共合作的形成 16
第四节 武平国民革命的兴起 19
第五节 反革命“清党”事件对武平的影响 23
第三章 中共“六大”精神的贯彻与临时县委的成立 26
第一节 南昌起义军在武平的活动 26
第二节 “六大”精神的传达贯彻与武平临时县委的成立 28
第三节 “铁血团”的创建及其主要活动 33
第四章 红四军入武平与中共武平地方组织的发展 39
第一节 红四军入闽第一站与“救荒”斗争的掀起 39
第二节 红四军“七月分兵”在武平 43
第三节 中共武平县委的建立与区乡党团组织的发展 45
第五章 农民武装暴动与红色政权的建立 48
第一节 中共“闽西一大”精神的贯彻 48
第二节 三大农民武装暴动 50
第三节 中共武平县“一大”的召开与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56
第四节 红四军出击东江与武平的形势 59
第六章 工农武装的发展壮大与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63
第一节 武平工农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63
第二节 毛泽东等在武平的革命实践 71
第三节 武平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74
第四节 武北、象洞特区委与杭武县第八区的建立 76
第七章 武平苏区的建设与发展 79
第一节 省苏工作团在武平的活动与区、乡苏维埃的发展 79
第二节 红色区域的扩展与秘密交通线的建立 83
第三节 经济建设 86
第四节 文化建设 93
第五节 拥军扩红支援前线 98
第八章 武平苏区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03
第一节 红十二军克复武平 103
第二节 红军独立第十师的组建 106
第三节 军民团结奋战赢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07
第九章 “左”倾路线对武平苏区的影响与武平苏区的丧失 114
第一节 “肃社党”事件对武平苏区的危害 114
第二节 反“罗明路线”对武平苏区的影响 117
第三节 查田查阶级运动在武平 120
第四节 苏区军民保卫战与武平苏区的失陷 123
第十章 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35
第一节 红军游击队转战梁野山 135
第二节 红军独立十团血战青山迳 140
第三节 中华抗日义勇军小组的建立 143
第十一章 抗日救亡运动与共产党组织的恢复壮大 147
第一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47
第二节 中共武平地方组织的发展 149
第三节 中共象洞区代表大会的召开 152
第十二章 隐蔽精干蓄力待机方针的贯彻和人民武装自卫斗争的发展 155
第一节 精干组织,隐蔽力量 155
第二节 实行特派员制和党员“三勤” 158
第三节 王涛支队挺进象洞与人民武装自卫斗争的发展 162
第四节 武平人民子弟兵在抗日前线 164
第十三章 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 168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严峻形势 168
第二节 独七大队的组建、发展与反“清剿”斗争 173
第三节 武装工作团的组建与活动 182
第十四章 中共武平县委的重建与武平全境的解放 187
第一节 积极开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 187
第二节 国民党武平县军政人员起义 191
第三节 中共武平县委接管武平县城 194
第四节 抗击胡琏兵团对武平的窜扰 196
第五节 人民解放军收复县城与武平县人民民主政府的成立 203
附录: 208
(一)武平革命大事记 208
(二)武平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236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