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与少年时光 1
引子 1
文献名邦余姚 3
《兰风蒋氏宗谱》 7
祖父、父母 8
私塾教育 11
童年的欢乐 12
绍兴中西学堂 14
两次迁居 17
省城求学 19
新与旧的抉择 23
日本之行 27
第二章 留学时代 29
加州求学 29
结识孙中山 33
哥大的学习生活 36
第三章 新教育 39
商务印书馆编辑 39
“过渡时代之教育” 45
江苏省教育会理事 49
《新教育》主编 51
杜威教授访华 54
第四章 北大风云 58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58
“此时幸遇先生蔡” 61
五四运动 66
蔡元培辞职 67
“挽留蔡校长” 69
“五四学生运动就是这解放的起点” 71
汤尔和的推荐 76
第五章 “北大功狗” 82
初掌校务 82
师徒共襄北大 86
“学校之唯一生命在学术事业” 92
“至少也要维持北大的生命,决不让他中断” 97
“北大之精神” 100
第六章 “知识阶级的责任” 106
“新文化的怒潮” 106
“对于学生的希望” 111
“北京的教育界像一个好女子” 112
《争自由的宣言》 116
频繁的社会活动 118
“三·一八”惨案 121
第七章 “无大臣之风” 126
教育厅长 126
湘湖师范的创办 129
浙江大学校长 131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 134
辞职风波 140
第八章 重振北大 146
风雨如晦 146
中基会援手 150
校长治校 152
教授治学 156
学生求学 163
“当注重自然科学” 170
“要改良图书馆” 172
“蔚成全国最高学术中心” 176
第九章 “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81
多事之秋 181
“读书可以救国” 184
“马上复课吧!先尽我们的责任” 188
无果的民间外交 193
“北平正气的代表者” 195
“郭子仪第二” 199
第十章 西南联大的岁月 203
从七七到八一三 203
从长沙到昆明 205
联大常委 211
“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 215
战时中国的“民主堡垒” 219
“战时教育的奇迹” 222
红十字会会长 227
轰炸声中写自传—《西潮》 231
第十一章 “客串政坛” 235
复兴北大计划 235
“倒蒋迎胡”风波 237
“这个政府要僵掉了” 242
第十二章 农复会主任 245
从大陆到台湾 245
“公平分配最紧要的是土地改革” 249
走出象牙塔 254
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259
人口节育 261
麦赛赛奖 263
晚年婚变 267
哀荣 273
第十三章 “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蒋梦麟文化观 276
“中西复合” 276
博古通今,融贯中西 279
以儒立身,以道处世,以墨治学,以西办事 283
附录一 蒋梦麟大事年表 286
附录二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 296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