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同乐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梁惠王上》 8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上》 10
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12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梁惠王上》 1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梁惠王上》 16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梁惠王上》 18
缘木求鱼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上》 20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梁惠王下》 22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公孙丑上》 24
事半功倍事 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公孙丑上》 26
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上》 28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 30
拔苗助长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32
出类拔萃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上》 34
心悦诚服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 36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公孙丑上》 38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公孙丑上》 40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 42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公孙丑上》 44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 4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4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 50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 52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54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 5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5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上》 60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62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64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上》 66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68
自暴自弃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上》 70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 72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离娄上》 74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 76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78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80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8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离娄下》 84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 86
言无实不祥。——《离娄下》 88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 90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 92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94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 96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98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 100
一暴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上》 102
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104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106
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 108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110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11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114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尽心上》 116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尽心上》 118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尽心上》 120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 122
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尽心上》 124
其进锐者,其退速。——《尽心上》 12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 12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130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尽心下》 132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尽心下》 134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尽心下》 136
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