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可能与问题 1
第一章 变动与差异中的新诗史写作 14
第一节“重写”视阈中的新诗史 14
第二节 叙事场域中的十七年诗歌 18
第三节 差异性的历史分期 26
第四节 诗歌观念与新诗史写作的范式转换 30
第五节《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回顾一次写作》 35
第二章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史料问题 56
第一节 新诗史料工作与研究状况 56
第二节“地下”诗歌的系年问题 62
第三节 新诗版本 66
第四节 史料对新诗史写作的纠正与补充 71
第三章 新诗史命名 84
第一节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与七月诗派 85
第二节 归来者诗群、前归来者与新归来者 92
第三节 朦胧诗派或新诗潮等相关命名 95
第四节 潜在写作(“地下”诗歌、潜流诗歌)或前朦胧诗 101
第五节 朦胧诗之后:错乱的命名 106
第六节 新诗史的代际命名 109
第四章 当代新诗史写作的经典化 123
第一节 经典研究的审美自主性和文化研究 123
第二节 世纪末的经典化焦虑与经典重构的文化想象 126
第三节 食指在新诗史写作中的经典化 128
第四节 白洋淀诗群的经典化及女性诗人的命运 136
第五节《今天》:诗歌传奇的经典范本 150
第五章 新诗史叙事中的朦胧诗 157
第一节 从白洋淀、《今天》到朦胧诗 159
第二节 朦胧诗人的认定 161
第三节 从边缘到中心的北岛 173
第四节 为新诗史所青睐的诗人:舒婷 178
第五节 顾城:塑造的“童话诗人” 183
第六节 新诗史写作中的朦胧诗反思 188
第六章“另一类的历史叙事” 197
第一节 重审新诗史的写作模式 199
第二节 美学与本体性视阈中的书写 209
第三节 见证式(细节)新诗史 217
第四节 诗人的述史方式:《旁观者》与《左边》 231
余论 253
参考文献 264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