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史讲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亦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5807356
  • 页数:188 页
图书介绍:《中国政治史讲话》是钱亦石先生的代表著作之一。全书从历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无政治制度的原始社会、产生政治制度的氏族社会、封建社会(涉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高屋建瓴地探讨了中国政治史,文笔流利、生动有趣、分析丝丝入扣,填补了中国政治史理论研究的空白。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政治史的意义 1

何谓政治? 1

何谓政治史? 3

第二节 政治史的范围 5

政治制度之静的方面与动的方面 5

政治与经济构造 6

政治与意识形态 7

第三节 中国政治史及其分期 8

分期的意义 8

中国社会史分期的论战 8

中国政治史的分期 12

第四节 研究中国政治史的方法 13

旧历史家的方法 13

校勘家的方法 14

社会学家的方法 15

崭新的科学方法论 17

第二章 无政治制度时期 20

第一节 人类的原始及其演进 20

从猿到人 20

劳动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 21

人类与劳动工具 23

先史时代人类演进的缩图 24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素描 25

原始社会的生产技术 25

原始社会的经济形式与生产关系 26

原始社会的男女关系 27

原始社会的思想 28

第三节 中国人种的由来 29

各种不同的异说 29

西来说的证据 31

第四节 从古代史料上所见的中国原始社会 33

间接的史料 33

直接的史料 35

第三章 氏族政治制度时期 37

第一节 氏族社会的素描 37

氏族社会的生产技术 37

氏族社会的经济情形 38

氏族社会的社会生活 38

第二节 氏族政治制度的轮廓 39

氏族政治制度的实例 39

氏族政治制度的优点 41

第三节 从伏羲到帝喾 42

中国氏族政治制度的创始者 42

伏羲氏 43

神农氏 43

轩辕氏 44

氏族战争与选举酋长 45

母系氏族与撤换酋长 45

第四节 尧舜禅让 46

儒家的意见 46

非儒家的意见 47

刘知?的意见 48

从政治制度上估计尧舜禅让问题 49

第五节 夏禹治水与世袭政治 52

夏禹治水问题 52

治水问题是否是中国历史之锁钥 53

氏族世袭与父子世袭 56

父子相承的社会背景 57

第六节 殷商政治及其他转变 59

夏商周的关系 59

殷商的生产技术与经济形式 60

殷商氏族政治与君位继承问题 62

关于伊尹放太甲之争论 66

氏族政治转变的前夜 67

第七节 中国氏族政治的地盘与异族争斗 69

汉族活动的地盘 69

黄土层的好处 70

汉族与异族争斗 71

第八节 中国氏族时期的意识形态 72

宗教信仰问题 72

中国氏族时期的宗教 73

尊祖与祭天 74

中国氏族时期的政治思想 76

第四章 封建政治制度时期(一) 78

第一节 周代的生产技术与经济形式 78

周代的生产技术 78

周代的经济形式 79

井田问题 81

第二节 西周的封建政治 83

封建制度的特征 83

西周封建制度的组织 85

压在金字塔下的农奴生活 87

第三节 周代封建矛盾的发展(上) 89

农奴暴动与贵族德谟克拉西 89

周室衰微与诸侯的离心运动 91

第四节 周代封建矛盾的发展(下) 93

诸侯与其臣仆之间的矛盾 93

士大夫的活跃 96

第五节 秦代统一的基础及其政权的性质 98

政治组织上的集中运动 98

秦代统一的经济基础 99

秦代关于政治制度的争辩 101

秦代政权的性质 102

第六节 秦的统治政策与农民暴动 104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104

秦代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 105

农民暴动与豪杰亡秦 108

第七节 周秦之际的意识形态 112

从祭天说到天人合一 112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114

道家的政治思想 115

儒家的政治思想 116

墨家的政治思想 117

三家的比较 118

第五章 封建政治制度时期(二) 120

第一节 两汉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矛盾 120

秦汉之间的变革 120

地主经济 121

商业资本 123

赋税与货币 124

农民生活 125

次要的矛盾与基本的矛盾 126

第二节 两汉的政制 127

政治组织与秦代的比较 127

政权属于地主抑属于农民? 129

第三节 汉初皇室与封君的矛盾 130

矛盾的内容与其解决的方案 130

七国反叛与封君的结局 132

第四节 两汉的对外政策 133

击匈奴 133

通西域 134

开西南夷 135

与欧洲一间未达 136

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力 136

第五节 封建政治的附骨疽 137

矛盾的展开 137

汉代外戚之祸 138

汉代宦官之祸 139

第六节 王莽变法与太学生干政 141

王莽的时代背景 141

新法的内容 142

王莽失败的主因 143

太学生与党禁 144

太学生的政治意识 145

第七节“赤眉”与“黄巾” 147

赤眉之乱 147

黄巾之乱 149

第八节 两汉的意识形态 150

黄老与儒术 150

儒术的变质与今古文家的争斗 151

唯物论者的王充 153

第六章 封建政治制度时期(三) 155

第一节 六朝隋唐的社会经济 155

是否有循环式的历史 155

土地问题 156

市场问题 158

重工业与新发明 160

第二节 三国与两晋 161

鼎足三分的魏蜀吴 161

西晋八王之乱 163

五胡十六国 164

江左偏安的东晋 166

第三节 南北朝与隋 167

南北朝的内哄 167

南北争斗的过程 168

南朝失败的原因 169

隋的兴亡 170

第四节 唐代的治乱 171

唐代胜利的原因及其政权的性质 171

女后与宦官 173

府兵制 174

方镇之祸 175

第五节 六朝隋唐的政治组织与选举科举制度 177

中央政治组织 177

地方政治组织 178

选举制度 179

科举制度 180

第六节 隋唐末叶的农民暴动 181

隋末农民蜂起与其著名的首领 181

黄巢之乱 182

第七节 六朝隋唐的意识形态 185

从思想不自由到思想大解放 185

老庄哲学 186

道教与佛教 187

儒释道的争斗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