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简写表 1
导论 1
早期神学面貌(600—750) 7
第一章 传统与方法 7
教父遗产 7
释经工作 14
第二章 基本神学课题 23
上帝观 23
罪与恩典 27
受恩之途 31
教会论 39
卡罗林朝代神学风云(750—900) 49
第三章 朝代特色 49
第四章 基督嗣子论 52
艾利旁朵 53
比图 55
腓力斯 56
第五章 预定论 60
哥特沙勒克 61
毛如斯与兴克马尔 65
加入论战 67
论战之末 71
第六章 圣餐礼 74
争辩前奏 74
拉得伯徒 77
拉特兰努 79
其他参与者 83
第七章“和子”问题 85
神学背景 85
各地情况 88
冲突的经过 90
论战后期 94
第八章 马利亚神学 100
初期发展 100
过渡时期 103
第九章 艾利根纳 107
东方哲学的影响 108
辩证宇宙观 111
经院神学初兴(1000—1200) 121
第十章 文艺复兴及其影响 121
第十一章 辩证与神学(一):不同立场 125
伯仁加尔与圣餐礼风波 125
一、初期的对话 125
二、本质的改变 129
三、圣礼的意义 136
达米亚尼与反辩证 138
第十二章 辩证与神学(二):安瑟伦 143
理性与启示 143
上帝的存在 146
论三位一体 151
上帝何故成人 157
第十三章 辩证与神学(三):亚伯拉德 165
辩证法的功用 165
伦理神学 168
救赎之道 172
第十四章 神学新体裁:伦巴都语录 177
三位一体 180
道成肉身 182
罪与救恩 185
第十五章 神秘神学的发展 190
修院神学简介 190
西斯特仙会 193
一、伯纳德 193
1.神秘经验 193
2.捍卫正统 195
二、圣提尔里的威廉 200
圣威克多学派 203
一、笏哥 203
二、李察 209
1.冥想神学 209
2.三一神学 216
第十六章 圣母学的黄金时期 220
第十七章 异端、正统与护教 226
民众化异端 226
一、瓦勒度派 229
二、迦他利派 231
其他宗教信仰 235
一、伊斯兰教 235
二、犹太主义 239
1.犹太人的遭遇 239
2.反犹太言论的形式 242
3.反犹太主义的课题 244
一位护教健将:里尔的亚尔兰 249
经院神学全盛(1200—1300) 259
第十八章 神学发展的背景 259
外来思想的传人 259
一、阿拉伯哲学 260
二、犹太教哲学 263
亚里士多德的译著 265
大学的缘起 268
托钵僧运动 270
第十九章 法兰西斯会神学 272
哈勒的亚历山大 272
波拿文土拉 274
一、上帝与创造 276
二、回归上帝 278
三、基督为中心 280
第二十章 多米尼克会神学 285
大阿尔伯特 285
阿奎那 289
一、哲学与神学 290
二、认识上帝 292
三、三位一体 298
四、耶稣基督 301
五、罪与恩典 304
六、教会与圣礼 309
第二十一章 激进亚里士多德主义 313
西格尔与波伊丢斯 314
罗马教会的反击 318
大谴责的余波 321
第二十二章 圣礼神学的商榷 325
圣礼的意义 325
圣礼的特征 329
圣礼的数目 333
圣礼生效的条件 336
第二十三章 圣母学的一项议题 342
经院神学改向(1300—1350) 349
第二十四章 世纪早期神学:苏格徒 349
理性的局限 350
上帝观 353
基督与救赎 358
意志与道德 363
圣礼神学 366
对后世的影响 367
第二十五章 俄康与现代路线 370
现代路线 370
上帝的问题 372
两种权能 376
救恩与人的意志 379
教会与圣礼 381
道德抉择 387
第二十六章 神秘主义的思维 389
艾哈特 390
一、上帝与创造 390
二、人神契合 392
三、神学检讨 396
陶勒尔 397
苏所 400
锐斯布若克 403
后期发展 411
第二十七章 神学演变的趋势 411
中世纪教会文献 420
文献版本及译本 431
有关中世纪神学书目 435
汉英名词对照表 449
索引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