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相关的研究综述 6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整体架构 32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37
第二章 田野点的一般性概述 41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41
第二节 社会经济特征 43
第三节 民间宗教信仰 49
第四节 姓氏、家族与亲属结构 57
第三章 乡村集体制的结构化历程 66
第一节 土地改革及农民的心理状态 66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的快速实现 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大跃进” 84
第四节 人民公社体制的定型 91
第四章 乡村政治运动的文化实践 97
第一节 “四清”运动的实践与逻辑 97
第二节 乡村“文化大革命”中的权力纷争与阶级斗争 108
第三节 后革命氛围下村落社会关系的整合 118
第五章 乡村改革中的制度抉择与发展道路 127
第一节 乡村改革及其地方进程 127
第二节 柳村的制度选择 133
第三节 生态农业与“明星村”的成长 147
第四节 短暂的变革:1985年的集体承包制度 151
第六章 社区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1986~2000年) 165
第一节 社区的组织结构及其控制模式 165
第二节 集体经营的绩效机制及各产业的发展 185
第三节 乡村工业化与土地寻租经济 198
第七章 村庄体制的转型与调适 215
第一节 转制的引线:(大)猪场事件 215
第二节 企业(基层单位)机制的改革与适应 227
第三节 威权余晖下的民主选举 252
第八章 集体认同的缺失与困境 266
第一节 村民们的告状与上访事件 266
第二节 土地收益的分配:“确权确利” 273
第三节 群体心理结构的嬗变 286
第九章 结论 300
第一节 本书内容的简要总结 300
第二节 柳村的经验与启示 308
参考文献 311
附录 321
附录一 柳村党总支班子成员及分工情况(2008年) 321
附录二 “四清”运动案件处理批示表 322
附录三 1999年度猪场承包合同书 324
附录四 2000年(老)鸡场改制合同书 326
附录五 关于柳村生态农场职工劳动就业管理制度草案的说明 329
附录六 柳村生态农场财务管理章程(2000年) 331
附录七 张超睿写给书记张云昊的一封信(选摘) 334
附录八 乳品厂民事纠纷判决书(两份) 337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