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步确立阶段(1949年—1956年) 1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曲折发展阶段(1957年—1976年) 3
(一)简单合并 3
(二)局部调整 4
(三)彻底破坏 5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完善阶段(1978年—) 5
(一)恢复阶段(1978年—1983年) 5
(二)第一轮改革发展(1984年—1990年) 6
(三)第二轮改革发展(1991年—2004年) 8
(四)新一轮的改革(2005年—) 11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7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 17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 17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1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24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手段 25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30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综合价值的作用 33
三、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36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重要性和改革紧迫性的认识 36
(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9
(三)创造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和新形式 44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科定位 46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46
(一)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意义 47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教学目标 47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 50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定位 5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归属 55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性 57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59
三、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的关系 62
(一)教学目标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的关系 63
(二)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现状的关系 64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环境现状的关系 65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现状的关系 67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原则 69
一、价值导向的正确性原则 69
二、时代性原则 71
三、入脑、管用原则 73
四、教与学双元互动原则 77
五、“三维”递进融合原则 78
六、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80
七、实效性原则 83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85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全面发展的学说 85
(一)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5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8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93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99
(一)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 99
(二)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 101
(三)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 105
(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107
三、教育学、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109
(一)教育学 110
(二)心理学 111
(三)社会学 112
(四)政治学 113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容体系 114
一、“05方案”与“98方案”的比较分析 115
二、“05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内容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117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18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20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22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
(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30
(六)形势与政策 133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137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现状 137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39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要求 139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141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要求 14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构成 144
(一)教育科研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构成的基本层面 144
(二)创新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 148
(三)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构成的必要方面 152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威信 155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159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163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多维视角 163
(一)正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性质 164
(二)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功能 164
(三)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166
(四)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67
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168
(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68
(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71
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173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173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74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177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 181
一、校园文化建设 182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性质 182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183
(三)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87
二、社团文化建设 190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及作用 190
(二)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194
三、寝室文化的建设 197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198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200
(三)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202
第十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205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原则与现状 205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206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209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 212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214
(一)校内课外活动 215
(二)社会调研活动 217
(三)社会实践活动 219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步骤 22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前期筹备 221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 223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 225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 226
第十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对象 228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228
(一)大学生进行思想状况调查意义、方法与原则 228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及特点 231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形成的原因 234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方法 236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37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244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法的创新 252
第十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教育机制的构建 258
一、教书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教育机制的主线 258
(一)教书育人的内涵与外延 259
(二)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基本原则 261
(三)构建高校教书育人的良好体制 264
二、管理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教育机制的关键 266
(一)目标管理育人 267
(二)激励管理育人 269
(三)沟通管理育人 271
三、服务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教育机制的基础 273
(一)高校服务工作的育人作用 274
(二)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内容 276
(三)改进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途径 278
四、环境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教育机制的延伸 280
(一)学校环境育人 280
(二)家庭环境育人 282
(三)社会环境育人 283
第十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考核与评估 285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估的意义 285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85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估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力的重要环节 286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估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资源 287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估的原则 288
(一)导向性原则 288
(二)科学性原则 289
(三)整体性原则 289
(四)过程性原则 290
(五)客观性原则 291
(六)实效性原则 292
(七)发展性原则 292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估的方法 293
(一)改进考评方法,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综合评定方案 293
(二)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 296
(三)建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监督评价制度 297
附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件选编 300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