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宪法学的基本范畴 1
第一节 宪法学概念与特点 1
第二节 宪法学对象与分类 7
第三节 中国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11
第四节 宪法学体系 14
第五节 宪法学研究方法 16
第六节 宪法学基本范畴 21
第七节 宪法学发展的未来 36
第一编 宪法学的基础概念 45
第一章 国家与宪法 45
第一节 国家、社会与共同体 45
第二节 宪法语义与宪法概念基础 49
第二章 宪法制定 71
第一节 制宪权范畴 71
第二节 宪法的制定程序 78
第三章 宪法规范 82
第一节 宪法规范的概念与特点 82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结构与种类 89
第三节 宪法规范的效力与变动 92
第四章 宪法渊源 95
第一节 宪法文本 95
第二节 宪法渊源 95
第五章 宪法效力 100
第一节 宪法效力 100
第二节 宪法的适用范围 103
第三节 宪法与条约 114
第二编 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基本原理 119
第六章 旧中国宪法的历史遗产 119
第一节 旧中国宪政史的简要回顾 119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史的遗产与传统 127
第七章 1954年宪法的制定 130
第一节 宪法制定背景 130
第二节 制宪时机的选择 135
第三节 制宪程序与经过 136
第四节 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147
第八章 中国宪法变迁 150
第一节 宪法变迁一般理论 150
第二节 新中国宪法的修改 154
第三节 1982年宪法的发展 161
第九章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理 175
第一节 中国宪法的基本结构 175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理 179
第三编 人权与基本权利 195
第十章 人与人权 195
第一节 人 195
第二节 人权 198
第三节 权利概念 201
第十一章 基本权利一般理论 205
第一节 基本权利的历史与概念 205
第二节 基本权利主体与分类 209
第三节 宪法上未列举的基本权利 215
第四节 基本权利的效力 220
第十二章 我国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体系 249
第一节 平等权 249
第二节 政治权利与自由 256
第三节 宗教信仰自由 271
第四节 人身自由 276
第五节 社会经济权利 296
第六节 文化教育权利 306
第七节 监督权与请求权 310
第四编 国家机关的宪法地位 314
第十三章 选举制度 314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范畴 314
第二节 选举程序 321
第三节 候选人制度 322
第四节 选举管理制度 328
第五节 代表辞职与罢免制度 331
第十四章 最高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 338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地位 338
第二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地位 347
第三节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职能 352
第四节 全国人大代表 353
第五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363
第十五章 国务院的宪法地位 366
第一节 国务院宪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366
第二节 国务院的性质与地位 367
第三节 国务院的职权 370
第十六章 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 376
第一节 法院宪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376
第二节 人民法院宪法地位的文本分析 382
第三节 宪法实施与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 386
第十七章 人民检察院的宪法地位 393
第一节 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393
第二节 检察机关的法律性质 395
第三节 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文本分析 398
第十八章 民族自治机关的宪法地位 403
第一节 民族自治机关宪法地位的历史演变 403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07
第五编 社会变革与宪法实施 415
第十九章 宪法与社会现实 415
第一节 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关系 415
第二节 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 417
第三节 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解决思路 422
第四节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 424
第二十章 宪法解释 429
第一节 宪法解释的概述 429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主体与条件 433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原则与种类 435
第四节 宪法解释中的合宪性推定原则 437
第五节 宪法解释的方法与功能 444
第六节 宪法解释程序 447
第二十一章 宪法修改 449
第一节 宪法修改权的概念 449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形式与方法 450
第三节 宪法修改程序 453
第四节 宪法修改权界限 454
第二十二章 宪法保障 457
第一节 宪法保障的基本范畴 457
第二节 宪法保障的主体与方法 462
第三节 宪法诉愿制度 467
第四节 我国的宪法保障制度 479
参考书目 492
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