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道进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10072661
  • 页数:3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当前西方环境哲学特别是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各自存在的理论症结,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维度,系统挖掘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思想。它既是对“整合与超越西方环境哲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哲学”、实现“哲学生态学转向”的理论响应,又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塑造“生态文明”的时代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导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本体论维度 15

一、对象性:人的基本规定 15

(一)对象性的“自然的存在物” 16

(二)对象性的“社会的存在物” 17

(三)对象性的“能思想的存在物” 20

(四)对象性的“类的存在物” 22

(五)对象性的劳动的存在物 23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环境哲学意蕴 27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的修正 27

(二)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扬弃 32

三、自然的对象性与对象性的自然 37

(一)异在的自然 38

(二)属人的自然 41

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环境哲学意蕴 46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有机论自然观的修正 46

(二)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论自然观的扬弃 51

(三)自然观的逻辑的、历史的统一 5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价值论维度 66

一、自然的对象性价值 67

(一)自然的直接对象性价值 68

(二)自然的间接对象性价值 71

(三)虚幻的价格:自然的对象性价值的表征 77

二、对象性活动:自然价值的缘起 82

(一)对象性活动:自然价值的生成、创造与实现 82

(二)对象性活动:自然价值的主体性赋予与客观性预设 86

三、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呵护自然的逻辑 91

(一)对象性的人:珍爱自然的逻辑应然 92

(二)自然的对象性:关爱自然的逻辑必然 98

四、“内在价值论”修正 105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论 105

(二)内在价值论:价值论上的客观主义 109

五、“工具价值论”的扬弃 114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工具价值论 114

(二)工具价值论:价值论上的主观主义 11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方法论维度 124

一、“为”与“不为”:对象性活动的总原则 125

(一)对自然的“有所作为” 126

(二)对自然的“有所不为” 133

(三)“为”与“不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39

二、科学技术辩证:人与自然“和解”的实践路径 142

(一)科学技术的生态破坏 142

(二)科技创新与废物再利用 149

(三)科学技术生态观批判 156

三、“顺从自然”的方法论的修正 169

(一)“顺从自然”与“敬畏生命” 169

(二)巴巴盖诺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方法论 175

四、“控制自然”的方法论的扬弃 190

(一)“强式控制”与“弱式控制” 190

(二)弗腊斯与“浅层生态智慧”的方法论 19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认识论维度 210

一、对象性活动:两种范式统一的“文本” 211

(一)对象性活动的方式:两种范式的客观性缘起 211

(二)对象性的活动需要:两种范式生发的内在动力 217

(三)对象性活动的对象:两种范式统一的“原型” 220

二、“生态学范式”修正 224

(一)“形而上学的整体主义” 224

(二)生态学范式:“片面的合理性” 229

三、“科学主义范式”扬弃 239

(一)科学主义范式:“极端的正确性” 241

(二)辩证思维的“复归”:科学的“阿莉阿德尼线” 246

(三)整体主义范式的转向:回归辩证思维方式的哲学进路 251

四、两种范式:“必要的张力” 255

(一)两种范式的整合:对象性活动的时代要求 255

(二)马克思主义:两种范式的藕合与运用 26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辩证法维度 267

一、对象性活动的辩证法:环境哲学的生态学转向 267

(一)“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267

(二)“联系”的辩证法:哲学生态学转向的逻辑 273

(三)“发展”的辫证法:生态问题上的前瞻性之必需 278

二、自觉的辩证法:环境哲学发展的环节 283

(一)以自觉的辩证法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本体论 283

(二)以自觉的辩证法修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理性主义 288

(三)以自觉的辩证法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整合 289

三、否定的辩证法:环境哲学自身的超越 294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对象性”直观 297

(二)非中心化: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进路 300

(三)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的“新概念” 307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历史观维度 311

一、历史的人与历史的自然 311

(一)历史的人与人的历史 312

(二)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 317

(三)自然主义的人与自然:静态的非历史的抽象 320

二、自然与人的解放 327

(一)自然的解放:人的解放的前提 327

(二)人的解放:对象性活动的解放 336

三、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348

(一)对象性活动:人的社会性存在 348

(二)对象性活动:自然与社会的相互渗透 350

(三)对象性活动的中介:两个“关系”的“相互制约” 353

(四)对象性活动的异化:社会与自然的压迫 356

(五)“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360

四、环境哲学:从“浅绿”走向“深绿” 364

(一)对否定社会的否定: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364

(二)“敬畏生命”:颠倒的伦理精神 372

(三)“顺从自然”:历史虚无主义 378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