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摄生之一(佚) 1
卷第二 摄生之二(卷末缺) 1
顺养 1
六气 15
九气 18
调食 21
寿限 33
卷第三阴阳 40
阴阳大论 40
调阴阳 65
阴阳杂说 75
卷第四(佚) 97
卷第五(卷首缺)人合 97
阴阳合 98
四海合 108
十二水 111
卷第六(卷首缺)脏腑之一 120
五脏命分 129
脏腑应候 141
脏腑气液 144
卷第七(佚) 157
卷第八 经脉之一 157
经脉连环 157
经脉病解 186
阳明脉解 195
卷第九经脉之二 197
经脉正别 197
脉行同异 203
经络别异 210
十五络脉 214
经脉皮部 220
卷第十经脉之三 228
督脉 228
带脉 233
阴阳乔脉 235
任脉 238
冲脉 242
阴阳维脉 246
经脉标本 247
经脉根结 253
卷第十一 输穴 260
本输 260
变输 276
腑病合输 281
气穴 287
气府 298
骨空 308
卷第十二 营卫气 315
营卫气别 315
营卫气行 325
营五十周 334
卫五十周 334
卷第十三身度 344
经筋 344
骨度 356
肠度 362
脉度 368
卷第十四 诊候之一 372
四时脉形 387
真脏脉形 393
四时脉诊 397
人迎脉口诊 404
卷第十五 诊候之二 427
色脉诊 427
色脉尺诊 437
尺诊 442
尺寸诊 446
五脏脉诊 460
卷第十六 诊候之三 489
虚实脉诊 489
杂诊 497
脉论 511
卷第十七 证候之一 536
卷第十八(佚) 540
卷第十九 设方 540
知古今 540
知要道 543
知方地 547
知形志所宜 550
知祝由 553
知针石 555
知汤药 572
知官能 576
卷第二十(佚) 586
卷第二十一 九针之一 586
九针要道 586
九针要解 593
诸原所生 601
九针所象 605
卷第二十二 九针之二 609
刺法 609
九针所主 621
三刺 624
三变刺 634
五刺 636
五脏刺 638
五节刺 640
五邪刺 647
九刺 657
十二刺 659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663
量缪刺 663
量气刺 675
量顺刺 678
疽痈逆顺刺 680
量络刺 684
杂刺 687
卷第二十四 补泻 698
天忌 798
本神论 701
真邪补泻 707
虚实补泻 714
虚实所生 723
卷第二十五 伤寒 734
热病决 734
热病说 741
五脏热病 752
五脏痿 760
疟解 764
三疟 769
十二疟 775
卷第二十六 寒热 783
寒热厥 783
经脉厥 787
寒热相移 793
厥头痛 797
厥心痛 801
寒热杂说 805
痈疽 815
虫痈 824
寒热瘰疬 827
灸寒热法 828
卷第二十七邪论 831
七邪 831
十二邪 837
邪客 845
邪中 850
邪传 854
卷第二十八风 864
诸风数类 864
诸风状论 868
诸风杂论 871
九宫八风 873
三虚三实 877
八正风候 881
痹论 884
卷第二十九 气论 894
三气 894
津液 899
水论 902
胀论 907
风水论 915
咳论 919
卷第三十 杂病 923
重身病 923
温暑病 925
四时之变 925
息积病 927
伏梁病 927
热痛 929
脾瘅消渴 930
胆瘅 931
头齿痛 932
颌痛 933
项痛 933
喉痹嗌干 934
目痛 935
耳聋 935
衄血 937
喜怒 937
疹筋 938
血枯 939
热烦 940
身寒 940
肉烁 941
卧息喘逆 942
少气 944
气逆满 944
疗哕 945
腰痛 946
髀疾 952
膝痛 952
痿厥 953
?泄 953
如蛊如妲病 954
癫疾 955
惊狂 958
厥逆 959
厥死 961
阳厥 962
风逆 963
风痓 964
酒风 964
经解 965
身度 966
经络虚实 967
禁极虚 968
顺时 968
刺疟节度 969
刺腹满数 971
刺霍乱数 973
刺痫惊数 973
刺腋痈数 974
病解 975
久逆生病 976
六腑生病 976
肠胃生病 977
经输所疗 977
[附篇] 978
《黄帝内经太素》遗文并杨氏原注 978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 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