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 1
第一节 伟大复兴的新世纪 1
一、全面小康的历史命题 2
二、县域经济的历史承载 5
三、县域经济现状总览 9
第二节 WTO与县域经济 15
一、入世带来的机遇 16
二、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 18
三、应对入世的再认识 22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26
第一节 推进理论创新 26
一、县域经济理论概述 26
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借鉴 33
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37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 41
一、城市倾斜与农村倾斜 42
二、第三次“解放农民” 47
三、城乡交融互动发展 50
第三章 县域空间软扩张 57
第一节 资源整合 57
一、内与外 57
二、上与下 64
三、新与旧 66
四、用力与借力 68
五、项目建设 70
第二节 培育竞争力 72
一、竞争力竞的是什么 72
二、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74
三、后发优势 77
四、跨越式发展 80
第三节 树立科学发展观 83
一、注重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83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 86
三、摒弃“五型经济” 89
第四章 县域经济的人力禀赋 92
第一节 教育育人 92
一、县域人口与经济发展 92
二、解决素质贫困 94
三、教育的使命 98
第二节 劳动力的流动 100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00
二、劳务经济 104
三、失业与就业 111
第三节 科技领兵 118
一、科技领兵——兴农篇 118
二、科技领兵——兴企篇 124
三、人才工程 129
第五章 县域民营经济 134
第一节 锻造县域民营经济 134
一、民营经济的再界定 134
二、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契合 137
三、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 140
四、民营经济的完善 142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创新发展 145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 146
二、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 148
三、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路 150
第六章 新型工业化之路 155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工业化选择 155
一、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 156
二、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 158
三、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之本 159
四、新型工业化之路 159
第二节 县域工业化的有效模式 164
一、块状经济模式 164
二、组团式模式 167
三、兴工致富促县域发展 167
第七章 农业产业化之路 177
第一节 农业的产业化 177
一、农业产业化模式 177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 188
三、工商资本的引入 192
第二节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196
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内涵 196
二、组织形式的选择 199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途径 201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203
一、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 203
二、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205
三、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措施 207
第八章 城镇化之路 210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城镇化选择 210
一、城镇化选择的必然性 210
二、城镇化的基本模式 212
三、城镇化进程与农民工进城 214
第二节 小城镇的发展 217
一、县城的集聚与辐射 217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误区 219
三、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 221
第九章 县域经济的市场化开拓 227
第一节 市场化运营 227
一、经营城镇 227
二、县域经济的市场化运作 233
三、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 237
四、信用经济 241
第二节 市场要素培育 243
一、新型农村经纪人 243
二、订单农业 246
三、县域产品品牌 250
四、农产品的标准化 254
第十章 县域财税与金融 258
第一节 县域财税 258
一、县乡财政地位多高,任务多重 258
二、县乡财政化解困难,走出困境 262
三、农村税费改革见分晓 264
第二节 县域金融 269
一、县域金融打什么“牌” 269
二、农村信用社的困惑 273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路 275
第十一章 县域经济的保障服务 278
第一节 政府服务工程 278
一、县域政府的角色定位 278
二、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学分析 282
三、优化县域经济环境 285
四、社区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290
五、社会保障与应急体系 295
第二节 县域信息化 300
一、数字县域 300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 304
三、县域农业信息化 306
四、县域电子政务 310
五、县域电子商务 315
第十二章 县域经济的生态建设 318
第一节 生态建设的主旋律 318
一、生态立县谋发展 318
二、退耕还林与退田还湖 323
三、农村环保与能源建设 327
第二节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333
一、旅游经济热的冷思考 333
二、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336
三、县域特色生态旅游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