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理论阐释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都市文化的生产 3
大众传媒与都市文化形态的建构 19
大众文化的阶层区隔与消费逻辑 37
消费文化与都市叙事 54
第二篇 文化形态 73
可疑的转向 75
三十年流行语中的当代消费文化变迁 83
感恩的社会机制与伦理规范 91
焦虑中的性别与都市想象——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为中心 100
当前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化危机及其价值重塑 117
第三篇 文学转型 127
文学本质与现代转型 129
影像消费流行背后的叙事危机 134
文学叙事的“非消费性” 150
媒体批评的消费化 163
网络时代文学生产新机制的生机与困境 171
第四篇 上海文化 187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 189
世博会: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新跨越 203
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 225
以文化之力助推上海转型发展 248
第五篇 文本解读 265
重建个性化写作中的文学精神 267
后知青时代的命运叙事——关于叶辛的《孽债Ⅱ》 274
赝品,还是经典——有关《三人行》的若干断想 290
神性写作的意义及其局限性——以《放逐伊甸》为例 298
重返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场域”——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305
《士兵突击》与当下时代的自我认同 308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