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
一、护理学的形成 1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4
三、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5
四、中国护理的发展展望 8
第二节 护理学的概念、任务、范畴和护理工作方式 10
一、概念 10
二、任务 10
三、范畴 11
四、护理工作方式 13
第三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14
一、人 14
二、环境 16
三、健康 16
四、护理 17
五、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 19
第四节 护士的基本素质 19
一、素质的含义 20
二、现代护士的素质要求 20
三、护士职业礼仪 20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23
第一节 健康 23
一、概述 23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25
第二节 疾病 27
一、概述 27
二、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29
第三节 卫生保健 29
一、保健的概念 29
二、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事业中的作用 29
第三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及护理学理论 31
第一节 护理学相关理论 31
一、一般系统论 31
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34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 38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 43
第二节 护理学理论 49
一、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49
二、罗伊的适应模式 54
三、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57
第四章 护理程序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 61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 62
三、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62
四、护理程序的特征 63
第二节 护理程序的步骤 64
一、护理评估 64
二、护理诊断 67
三、护理计划 69
四、实施 72
五、护理评价 74
第五章 护士与患者 76
第一节 角色 76
一、角色的概念 76
二、角色的特征 76
第二节 护士角色与功能 77
一、历史上的护士角色 77
二、现代护士角色功能 78
第三节 患者角色 79
一、患者角色特征 79
二、患者角色适应中的问题 80
三、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 80
四、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81
第四节 护患关系 82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 82
二、护患关系的性质 82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类型 83
四、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 84
五、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85
第五节 护患沟通 86
一、护患沟通的概念 86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86
三、沟通的种类 87
四、促进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 88
五、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90
第六章 多元文化与护理 92
第一节 文化概述 92
一、文化 92
二、文化休克 97
第二节 文化与护理 102
一、文化对疾病与就医方式的影响 102
二、文化背景对心理的影响 103
三、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 103
四、文化护理的原则 108
五、满足患者文化护理需要的策略 109
第七章 卫生服务体系 112
第一节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 112
一、组织结构与功能 112
二、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 113
三、我国的护理组织系统 116
第二节 医院 118
一、医院的性质与功能 118
二、医院工作的特点 119
三、医院的类型与分级 120
四、医院的组织结构 121
五、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护理工作 121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 125
一、社区的概念 125
二、概述 125
三、家庭病床 127
第八章 环境 129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129
一、环境的概念和范围 129
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130
三、护理专业与环境的关系 133
第二节 医院环境 134
一、医院环境的要求 134
二、医院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135
三、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139
第三节 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141
一、患者床单位及设施 141
二、铺床法 143
第九章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157
第一节 患者入院的护理 157
一、入院程序 157
二、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158
三、分级护理 159
第二节 患者出院的护理 160
一、出院方式 160
二、出院护理 160
第三节 运送患者法 162
一、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62
二、轮椅运送法 165
三、平车运送法 167
四、担架运送法 171
第十章 舒适与安全 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一、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 174
二、不舒适的原因 175
三、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 176
第二节 患者的卧位与舒适 177
一、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177
二、卧位的分类 177
三、常用卧位 178
四、协助患者更换卧位法 183
第三节 疼痛患者的护理 189
一、概述 189
二、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89
三、疼痛患者的护理评估 191
四、疼痛患者的护理措施 192
第四节 患者的安全 194
一、影响安全的因素 194
二、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195
三、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 197
第十一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04
第一节 医院感染 204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 205
二、医院感染的形成 205
三、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207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7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209
一、概念 209
二、清洁法 209
三、物理消毒灭菌法 209
四、化学消毒灭菌法 216
第三节 无菌技术 220
一、概念 220
二、操作原则 220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221
第四节 隔离技术 230
一、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230
二、隔离原则 231
三、隔离种类及措施 232
四、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法 234
第十二章 患者的清洁护理 241
第一节 口腔护理 241
一、一般口腔护理 242
二、特殊口腔护理 245
第二节 头发护理 248
一、床上梳头 249
二、床上洗头 250
第三节 皮肤护理 252
一、皮肤卫生指导 252
二、沐浴方法指导 252
第四节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259
一、概念 259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259
三、压疮的好发部位 260
四、压疮的预防 260
五、压疮的分期与护理 263
第五节 晨晚间护理 264
一、晨间护理 264
二、晚间护理 264
第十三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267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267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267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270
三、体温的测量 273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277
一、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 277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278
三、脉搏的测量 280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282
一、正常呼吸及其生理性变化 282
二、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284
三、呼吸的测量 286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288
一、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 288
二、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289
三、血压的测量 290
第十四章 饮食护理 296
第一节 概述 296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296
二、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301
三、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301
第二节 医院饮食 302
一、基本饮食 302
二、治疗饮食 303
三、试验饮食 304
第三节 饮食护理 306
一、患者一般饮食的护理 306
二、管饲饮食 309
第十五章 排泄护理 315
第一节 排尿护理 315
一、影响排尿的因素 315
二、尿液的观察 317
三、常见的异常排尿 318
四、排尿异常的护理 319
五、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320
第二节 排便护理 332
一、影响排便的因素 332
二、粪便的观察 333
三、常见的异常排便 334
四、排便异常的护理 335
五、灌肠法 338
六、简易通便法 345
七、肛管排气法 347
第十六章 给药护理 350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350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350
二、给药原则 352
三、给药途径 352
四、给药次数和时间 352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54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355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359
一、注射原则 359
二、注射前准备 361
三、常用注射法 364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380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380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383
三、压缩雾化吸入法 384
四、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386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387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388
二、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392
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393
四、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394
五、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394
六、碘过敏试验法 394
七、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395
第六节 局部给药法 396
一、滴药法 396
二、插入法 396
三、皮肤给药 399
四、舌下用药 400
第十七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402
第一节 静脉输液 402
一、静脉输液的概念 402
二、静脉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 402
三、常用的输液部位 403
四、常用静脉输液法 404
五、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 417
六、常见输液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418
七、常见输液反应及其护理 418
八、输液微粒污染 421
第二节 静脉输血 424
一、输血的目的 424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成分和作用 424
三、静脉输血法 426
四、常见输血反应及其护理 429
第十八章 冷热疗法护理 434
第一节 概述 434
一、冷热疗法的效应 434
二、冷热疗法的作用 435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436
四、冷热疗法的禁忌 437
第二节 热疗法的应用 437
一、干热疗法 438
二、湿热疗法 441
第三节 冷疗法的应用 445
一、局部冷疗法 445
二、全身冷疗 451
第十九章 标本采集 455
第一节 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455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 455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456
第二节 各种标本的采集 457
一、痰标本的采集 457
二、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459
三、血液标本的采集 461
四、尿标本的采集 465
五、粪便标本的采集 467
第二十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472
第一节 病情观察 472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 472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 473
三、病情观察的内容 474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 477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抢救设备 478
二、危重患者的护理 480
三、常用急救技术 482
第二十一章 临终护理 504
第一节 概述 504
一、临终关怀 504
二、濒死和死亡的概念 505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506
第二节 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 507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 507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508
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510
第三节 死亡后的护理 510
一、尸体护理 510
二、丧亲者的护理 513
第二十二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515
第一节 概述 515
一、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意义 515
二、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原则 516
三、医疗与护理文件的管理 516
第二节 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517
一、体温单 517
二、医嘱单 519
三、出入液量记录单 522
四、护理记录单 523
五、病室交班报告 525
六、护理病历 526
附录 530
附录1 护理评估单 530
附录2 护理诊断一览表 536
参考文献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