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课学习纲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代禄,倪福田,周德先等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3114·9
  • 页数:54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哲学 5

导言 5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7

(一)什么是哲学?它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 7

(二)如何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学习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有何意义? 8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何在?唯物主义经历了哪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10

(四)如何理解哲学的党性? 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12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6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6

(二)具体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也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17

(三)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18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20

辩证的唯物主义 21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3

(一)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3

(二)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原理是科学的、正确的? 25

二、物质世界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中永恒地运动着 27

(一)什么叫运动?怎样理解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的原理? 27

(二)什么叫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者关系怎样?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28

(三)物质运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怎样? 30

(四)如何理解物质运动的不灭性原理? 30

(五)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有何意义? 31

(六)什么叫规律?它有何特点? 32

三、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3

(一)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 33

(二)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33

(三)思维模拟出来的人工智能机能否思维? 35

(四)如何正确理解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6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7

(一)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 37

(二)为什么说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39

(三)如何理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40

唯物的辩证法 42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两种发展观 43

(一)如何理解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观点及其意义? 43

(二)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的分歧和对立表现在哪里? 45

(三)如何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46

(四)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基本规律和范畴?这些基本规律和范畴的关系怎样? 48

(五)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9

二、对立统一规律 50

(一)什么叫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50

(二)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51

(三)如何理解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53

(四)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关系怎样?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有何意义? 55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两者关系如何?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57

(六)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者关系怎样?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有何意义? 60

(七)何理解矛盾的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61

(八)怎样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2

三、质量互变规律 63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63

(二)什么叫质、量、度?掌握质、量、度有何意义? 63

(三)什么是量变和质变?两者关系如何?掌握质量互变规律有何意义? 65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67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67

(二)什么叫肯定和否定?两者关系怎样? 67

(三)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是什么?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有何意义? 68

(四)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它有何重大意义? 70

(五)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怎样对待新生事物? 72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73

(一)什么叫唯物辩证法范畴?它在认识中有何作用? 73

(二)什么叫原因和结果?两者关系如何?掌握因果关系原理有何意义? 74

(三)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关系如何?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75

(四)什么叫可能性和现实性?两者关系如何?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77

(五)怎样理解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78

(六)怎样理解本质和现象?两者关系如何?实践意义何在? 80

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82

一、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84

(一)什么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那些根本缺陷? 84

(二)为什么说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86

(三)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86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97

(一)什么叫实践?实践有何特点和形式? 87

(二)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88

(三)什么叫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者关系怎样? 89

(四)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天才观?唯心主义天才观的反动实质何在? 90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其总规律 92

(一)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关系如何? 92

(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94

(三)认识过程有那两次能动飞跃?两者关系如何? 94

(四)为什么说第二次能动飞跃比第一次能动飞跃的意义更加重大?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95

(五)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怎样?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96

(六)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往返才能完成? 98

(七)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99

四、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01

(一)如何理解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性? 101

(二)什么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它在认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02

(三)什么是归纳和演绎?两者关系如何?它们在认识过程中有何作用和局限性? 103

(四)什么是分析和综合?两者关系如何?它们在认识过程中有何作用和局限性? 104

(五)什么是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两者关系如何? 106

五、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7

(一)什么是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性?“有用即真理”错在何处? 107

(二)如何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08

(三)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两者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09

(四)如何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意义? 111

(五)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 113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16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117

(一)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117

(二)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它和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如何?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118

(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歧和对立表现在哪里? 119

(四)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历史观有哪两个根本缺陷?唯心史观有哪两种基本理论形态?它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何在? 120

(五)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的过程? 121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23

(一)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者的辩证关系怎样? 123

(二)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一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24

(三)社会意识有哪些具体形式?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25

(四)如何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处理思想意识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129

(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原理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130

(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 131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32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在社会发展中有何作用?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32

(二)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关系怎样?为什么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因素? 134

(三)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重大意义? 136

(四)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者相互关系怎样?“上层建筑决定论”的实质是什么? 137

(五)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客观根据 139

(六)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40

(七)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141

四、阶级、国家、革命 143

(一)什么是阶级及其实质?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3

(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实质和职能是什么? 144

(三)什么是国体和政体?两者关系怎样? 145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旧社会的更替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146

五、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47

(一)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147

(二)如何评价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150

(三)怎样认识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为什么说热爱领袖与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 152

(四)什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54

第二编 政治经济学 160

导言 160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61

(二)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63

(三)什么是经济规律?为什么说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利用经济规律是否违背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66

资本主义部分 169

一、劳动价值理论 170

(一)什么是商品?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 171

(二)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它与商品的二因素有什么关系? 172

(三)什么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73

(四)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175

(五)什么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76

(六)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 177

(七)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是怎样的?它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178

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181

(一)当作资本的货币和当作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有什么区别? 181

(二)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 182

(三)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能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183

(四)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 186

(五)怎样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不但工资增加了,还享有各种社会福利,这是否意味着剥削程度比过去减轻了? 188

(六)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90

(七)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马克思主义简单再生产理论怎样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91

(八)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怎样从分析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来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92

(九)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93

(十)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是否说明无产阶级贫困化已不存在? 195

三、剩余价值流通理论 197

(一)什么是资本循环?怎样才能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循环理论对认识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规律有什么意义? 198

(二)什么是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资本周转理论对认识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有什么意义? 200

(三)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是怎样实现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202

(四)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是怎样实现的?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205

(五)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什么必然爆发经济危机? 208

四、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210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利润?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什么是利润率?它怎样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210

(二)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的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212

五、帝国主义理论 213

(一)什么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 215

(二)为什么说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215

(三)什么是垄断价格?什么是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出现是否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相矛盾? 216

(四)什么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 218

(五)什么是资本输出?资本输出的作用是什么? 219

(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内容、形成、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220

(七)怎样认识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趋势和迅速发展的趋势?帝国主义国家生产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否意味着帝国主义不是腐朽的资本主义? 223

(八)帝国主义经济的停滞膨胀是怎么回事? 225

(九)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既然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死亡? 227

社会主义部分 229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生产理论 231

(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必须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31

(二)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33

(三)我国现阶段有哪几种经济形式?为什么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国长期的方针? 236

(四)社会主义经济中有哪些主要的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各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239

(五)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怎样才能按经济规律办事? 240

(六)什么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有何重要意义? 242

(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43

(八)为什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如何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45

(九)什么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48

(十)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一切为人民的思想出发,统筹安排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怎样才能做到这点? 250

(十一)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是什么?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何重要意义? 252

(十二)为什么说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254

(十三)为什么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统一的? 256

(十四)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哪些作用?怎样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 258

(十五)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现阶段在计划管理上需要采取哪些形式? 260

(十六)什么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为什么必须进行综合平衡?怎样才能搞好综合平衡? 261

(十七)社会主义经济中为什么还存在竞争?竞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社会主义竞争与资本主义竞争有何本质区别? 262

(十八)什么是经济效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什么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怎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264

(十九)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制?社会主义企业为什么必须实行经济核算制?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66

(二十)社会主义盈利的本质、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国营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利改税? 268

(二十一)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和第一步利改税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实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 270

(二十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什么? 272

(二十三)什么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为什么必须有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职能和任务是什么?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73

(二十四)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什么必须改革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 275

(二十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276

(二十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277

(二十七)什么是企业的活力?为什么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怎样才能增强企业活力? 278

(二十八)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为什么必须把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 279

(二十九)为什么必须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政企职责分开后,政府机构在管理经济方面有哪些职能? 280

(三十)什么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济责任制?为什么必须实行经济责任制?它的作用是什么? 281

(三十一)什么是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283

(三十二)什么是计划体制?为什么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计划体制?我国应当建立什么样的计划体制? 285

(三十三)我国计划体制的基本点是什么?根据计划体制的基本点,我国现行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286

(三十四)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什么?什么是价格体系?为什么必须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287

(三十五)为什么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价格体系的原则是什么? 288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290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有何重要意义?怎样才能做到这点? 291

(二)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293

(三)怎样改革我国的流通体制? 294

(四)为什么社会主义经济中必然存在信贷关系?社会主义信贷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295

(五)社会主义银行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我国新的银行体系? 296

(六)什么是简单再生产?什么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关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有何意义? 298

(七)什么是外延扩大再生产?什么是内含扩大再生产?为什么我国今后要实行以内含为主的扩大再生产? 299

(八)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300

(九)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互关系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这一原理应当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两大部类的关系? 303

(十)怎样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意义? 306

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308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有何重要意义?影响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309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怎样进行的?它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11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313

(四)为什么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这一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315

(五)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否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矛盾? 318

四、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理论 319

(一)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它和坚持自力更生是否矛盾?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正确原则是什么? 319

(二)我国为什么要利用外资进行建设?利用外资的正确原则是什么? 322

(三)什么是经济特区?我国为什么要开办经济特区? 323

结束语 325

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325

二、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7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历史 335

导言 335

(一)中共党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35

(二)学习中共党史的目的是什么? 336

(三)学习中共党史的方法 336

民主革命部份 338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5月) 338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338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近代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40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340

(四)“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341

(五)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342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45

(七)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345

二、北伐战争时期(1923年6月一1927年7月) 347

(一)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它的历史作用及现实意义是什么? 349

(二)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基本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351

(三)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对中国资产阶级是怎样分析的?根据这个分析我们对资产阶级应采取什么政策? 352

(四)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53

(五)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54

(六)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55

(七)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356

(八)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357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一1937年7月) 359

(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哪三次著名的武装起义?历史意义如何? 361

(二)党的“六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功绩。 362

(三)大革命失败后,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四面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63

(四)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理论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65

(五)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是什么? 366

(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么? 366

(七)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68

(八)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69

(九)张国焘错误的性质、内容和危害是什么?党反对张国焘的斗争有哪些历史经验? 370

(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左”倾关门主义为什么是错误的? 371

(十一)“一二九”学生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372

(十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73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 374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它有什么特点? 377

(二)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379

(三)怎样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党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个原则? 380

(四)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是什么? 381

(五)为什么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83

(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385

(七)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和对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是什么? 386

(八)党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制定的十大政策是什么? 387

(九)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388

(十)为什么说主观主义是“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 388

(十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90

(十二)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历史经验是什么? 391

五、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392

(一)怎样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 393

(二)抗战胜利后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重大意义 394

(三)怎样理解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395

(四)党在“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纲领是什么? 396

(五)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397

(六)怎样理解“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重要思想?党是怎样纠正土改和整党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 398

(七)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及其意义是什么? 399

(八)为什么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是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 400

(九)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报告的主要内容及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是什么? 401

(十)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02

(十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40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部分 405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 405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06

(二)建国初期,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作了哪些工作? 406

(三)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07

(四)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08

(五)什么是“三反”、“五反”? 409

(六)建国初,党为巩固人民政权、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做了哪些工作? 409

(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409

(八)我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意义是什么? 410

(九)高岗、饶漱石反党活动的特点以及粉碎高、饶反党篡权阴谋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412

(十)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和意义。 412

(十一)“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13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966年4月) 415

(一)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416

(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 418

(三)如何正确估计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应当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418

(四)“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于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意义何在? 420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421

(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性质是什么? 423

(二)为什么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是错误的? 425

(三)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中应当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426

(四)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反革命活动有哪些特点? 427

(五)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广大共产党员和群众同林彪、“四人帮”所作的英勇斗争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428

(六)粉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胜利的重大意义何在? 429

(七)如何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同志作出正确的评价? 429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1976年10月—1982年9月) 431

(一)粉碎“四人帮”后头两年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原因是什么? 432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怎样引起的?这场讨论有何重大意义? 433

(三)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34

(四)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是积极的方针? 435

(五)为什么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36

(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是怎样开展反对两种倾向的思想斗争的? 437

(七)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解决了哪些重要问题? 437

(八)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438

(九)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439

(十)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440

(十一)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441

(十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442

(十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主要点是什么? 443

(十四)党的“十二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它的主要议程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十二大”的伟大意义? 444

(十五)党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445

(十六)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什么? 446

(十七)党在“十二大”上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是什么? 447

(十八)我们在新时期的全部经济工作中,特别要注意解决哪几个主要原则问题? 448

(十九)为什么说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一个伟大的战略目标? 448

第四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455

导言 455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456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同国际工人运动史的关系怎样? 457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同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关系怎样? 457

(四)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458

(五)怎样才能学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459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461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理论前提 462

(一)十九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杰出代表及其贡献和缺点是什么? 462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理论前提? 464

(三)如何正确评价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地位? 466

(四)《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467

(五)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特点、任务、动力以及基本经验是什么? 469

二、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 471

(一)第一国际的创立和主要活动内容以及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历史地位。 471

(二)第一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反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474

(三)如何理解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革命原则和基本经验? 479

(四)巴黎公社防止国家工作人员蜕化变质的根本措施是什么?它有何现实意义? 480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第二国际前期活动 481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同拉萨尔主义斗争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反对拉萨尔派的斗争中其经验教训是什么? 481

(二)马克思、恩格斯怎样同德国党内杜林派进行斗争的?《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484

(三)“非常法”时期德国党是怎样领导人民开展秘密斗争和合法斗争的? 486

(四)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普遍建立的原因、意义及其经验教训。 487

(五)第二国际前期,恩格斯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怎样为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原则而斗争的?第二国际前期的主要成就及其经验教训是什么? 488

四、列宁主义的形成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490

(一)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和伟大意义。 490

(二)第二国际后期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及其产生根源。 491

(三)怎样理解列宁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 493

(四)怎样理解列宁关于俄国民主革命策略原理以及俄国1905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 494

(五)列宁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496

(六)第二国际破产的原因及其教训是什么? 499

(七)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500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至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503

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欧亚革命运动高涨和第三国际前期活动 504

(一)德国和匈牙利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504

(二)第三国际初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何要反对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右倾和“左”倾错误?它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506

(三)第三国际关于殖民地问题纲领的内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508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510

(一)为什么要从军事共产主义过渡到实施新经济政策?列宁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计划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510

(二)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批判。捍卫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的学说。 513

(三)如何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515

三、第三国际和各国共产党领导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517

(一)第三国际关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517

(二)第三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 519

四、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520

(一)美共和世界马列主义者反对白劳德修正主义的斗争 520

(二)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521

(三)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参见中共党史编) 522

附录 524

一、解题要求和方法 524

(一)解释概念、简答问题 524

(二)判断说明题 525

(三)分析说明题 528

(四)论述题 529

二、1980年——1985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入学试题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