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 1
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特征和大众化品质 1
二、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 6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赋予新内涵与新意义 11
四、架设起人民群众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 1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提出 26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过程 26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时代背景 29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现实要求 39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4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57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含义 57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77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84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普及化、通俗化 9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渊源 98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98
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110
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127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 14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16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62
二、社会主义曲折探索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69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75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 18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任务 199
一、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和群众 199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206
三、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四、坚持科学理念推进工作、引领生活 220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230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精神 23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 238
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新时期的成就、热点难点问题 260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27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指导地位 276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285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 294
四、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原则 304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 313
一、理论教育与思想武装 313
二、解疑释惑与思想疏导 329
三、实践锻炼与行为养成 339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 350
一、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普及活动 350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队伍建设 364
三、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37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机制 384
一、健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机制 384
二、完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机制 395
三、规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评价反馈机制 404
参考文献 417
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