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从“言意之辨”到“文白之争” 4
第一章 春秋战国:语言观念的形成——正名无名·名实·言道 4
第一节 正名与无名 4
第二节 名与实 7
第三节 言与道(意) 10
第二章 魏晋六朝:言意之辨 14
第一节 名实之辨 15
第二节 言意之辨 20
第三章 传统话题的延续和“文白之争”的兴起 26
第一节 对“正名”与“名教”的批判 29
第二节 名与实 43
第三节 言与意 48
第四节 文白之争 52
第四章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 93
第一节 小说、戏曲跃居文学“正宗”地位 94
第二节 诗文的边缘化 101
第二编 20世纪中国诗歌语言观念的演变 113
第一章 理论背景——中国传统诗学语言观和20世纪西方语言学的启示 113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诗歌语言观念演变的历史分期 120
第一节 晚清到五四前后——权力话语的颠覆和个人话语的出场 122
第二节 20年代中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个人话语和大众话语的众声喧哗 129
第三节 50年代到70年代末——大众话语的一统天下 136
第四节 80年代以后——个人话语的回归 140
第三章 “语言转向”与后新诗潮的语言策略 145
第一节 语言与世界和意义 145
第二节 从传统文学观念的解构中看文学的语言性 147
第三节 后新诗潮的语言变革 149
第四章 对影响诗歌语言观念转变的几个因素的认识 152
第一节 对语言本身的看法 152
第二节 读者预设 154
第三节 诗人自我身份的确认 157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新诗中“祖国”意象的演变 160
第三编 重写现代文学史的思考 173
第一章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思路的转型 173
第一节 “现代性”何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问题” 174
第二节 文学现代性的歧义及根源 178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杂性 179
第二章 对左翼文学的评价和重写文学史的思考 184
第一节 左翼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184
第二节 对待左翼文学应有的态度 185
第三节 评价左翼文学的几个难点问题 187
第三章 现代文学史的“边缘”书写 195
第一节 文学史构成要素的拓展 196
第二节 “边缘”作家的重新发掘 198
第三节 作家生活行状的细节呈现和心灵世界的探询 200
第四节 方法的自觉和文体的创新 201
第四章 “过客”学者的心灵史 204
第一节 “伊凡·卡拉玛佐夫式”的知识分子 205
第二节 “过客”学者的心灵世界 208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西部文学地理学 212
第一节 西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213
第二节 西部文学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215
第三节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221
第四编 鲁迅的另一面——鲁迅被压抑的才华 225
第一章 鲁迅学医的四个动机 225
第二章 “救救孩子”还是“救救父亲”? 230
第一节 鲁迅小说中的孩子和父亲 231
第二节 鲁迅个人经历对其小说中父子关系描写的影响 237
第三节 救救父亲——“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240
第三章 侠·鬼·画·戏——鲁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 244
第一节 侠 245
第二节 鬼 248
第三节 画 257
第四节 戏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