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史论 3
自古霸业终成空 3
历史的多种定义 9
古代的中原是怎样形成的? 14
古代中原的多种文化 22
中国概念与其经济介面 28
生命意义与终极关怀 35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六十年的回顾 40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自序 48
二十世纪中叶前台湾百年的变化 53
现代文明的困境 59
人类新文明的明夷之际 63
人文学科的反思 67
君权与相权 73
战前与战时社会的比较 79
天道与人心之间 100
刘邦与朱元璋——两种创业的风格 118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史料意义举隅 125
中国现代学术科目的发展 135
门外汉读全先生的研究 144
余英时的历史世界 148
亚细亚的四大部洲 151
中国中原与其邻近地区史前时期的居住与食物资源 155
中国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着、岁时行事及生命仪礼 172
评《大国崛起》 202
时论 219
教育谏书二则——拼经济 莫忘「树人」 219
也谈教改 222
历史教学平议 225
高中历史课纲整拟刍议 228
多元外交、NGO与日内瓦 233
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危机 237
应知高处不胜寒 241
农民自主与农业振兴 246
抛下旧毛病,迎来新希望 251
要了望未来 不要回溯既往 255
从对伊战争论美民主政治的缺失 259
轻生、抗争,与社会失序 263
社区、社会与群众信任 266
今日种种苦恼的源头——七·七 269
弱者的呼声 273
请拟出持续生存与生活的具体可行政策 276
再论公投与政府制度 280
大选诤议 283
回到政策辩论吧! 286
等待春燕带来和解 289
以协商代替对抗 293
建构坚实的民间社会 298
莫伤大树根,树倒巢倾覆 301
从美国大选看总统制 305
从欧盟谈共同体的主体性 309
千金市义 314
诚信、和平、公义 317
我对史学争议的看法 320
选举民意代表的基本面 324
新年两岸新形势 327
以「和」「信」处理新形势 331
文化失序与自杀问题 335
生命的意义与人生价值 339
人对于自然的伦理——爱惜资源 343
宽容与真诚——林义雄的终身信念 347
下场时的背影 351
日本的兴衰——1895~1945~2005 354
移去国际了解的魔障 357
在军购与民心之间的抉择 36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63
为科技文明添入人文关怀 367
单一议题的政治 370
高教谏书 374
感论 379
人生价值的探讨(一)——人类追寻人生意义的经验 379
人生价值的探讨(二)——中国文化中人生价值的探索 385
人生价值的探讨(三)——目前我们要追求的人生意义 392
台湾的中国概念与国际概念 400
情理相通的通识教育 404
观剧散记 408
人文学科的任务 412
《从历史看管理》序——学科之间的挹注互动 415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序——但愿不是集体精神崩溃的前夕 418
改善三农问题的一些想法 421
《法治理想国》序 425
《从历史看组织》新版代序——论另一类组织形态 428
迷航的台湾民主政治 431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再版新序——刼难七印出现了 435
《从历史看时代转移》新版序 440
读《桃花扇》昆剧感言 444
《汉代农业——中国农业经济的起源及特性》中文版自序 447
俞平伯先生墨迹序 450
祖德宗风——无锡许氏既翕堂家族略述 452
对于Peter Zarrow教授《万古江河》书评的回应 470
讲论 479
文化间的互动(一)——中国古代文化圈之间的融合 479
文化间的互动(二)——社会与阶层间的文化互动 489
文化间的互动(三)——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遇 502
从世界历史看中国历史 515
「新世纪的考古学」学术讨论会主持人报告 524
第三届「中华文明的二十一世纪新意义」学术研讨会总评 526
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 535
多样的现代性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