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1
第一节 汉以前儿科的概况 1
第二节 隋唐时代儿科学概况 2
第三节 宋元时代儿科概况及对后世的影响 2
第四节 明清时代儿科学的发展 4
第五节 辛亥革命前后中医儿科概况 6
第六节 解放后中医儿科的发展 6
第二章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8
第一节 生理特点 8
第二节 病理特点 10
第三章 病因特点 12
第一节 先天因素 12
第二节 外感因素 13
第三节 内伤因素 15
第四节 意外因素 16
第四章 小儿的生长发育 17
第五章 小儿的哺育和保健 21
第一节 养胎、护胎 21
第二节 胎教 23
第三节 初生养护 24
第四节 乳哺饮食 26
第五节 卫生保健 27
第六节 循循善诱教育 28
第六章 小儿四诊概要 29
第一节 望诊 29
第二节 闻诊 33
第三节 问诊 34
第四节 切诊 35
第七章 儿科辨证方法 3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37
第二节 五脏辨证 45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50
第四节 风火痰食辨证 56
第八章 儿科治法概要 60
第一节 针对不同疾病,注意辨证关系 60
第二节 识别标本缓急,掌握同异逆从 62
第三节 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调摄饮食 64
第四节 充分发挥优势,选用各种治法 64
小儿杂病学 71
第一节 咳嗽 71
第二节 哮喘 77
第三节 肺痈 84
第四节 口疮 89
第五节 乳蛾 93
第六节 呕吐 96
第七节 泄泻 102
第八节 腹痛 110
第九节 厌食 117
第十节 积滞 120
第十一节 疳证 124
第十二节 便秘 132
第十三节 积聚 136
第十四节 水肿 142
第十五节 淋证 148
第十六节 癃闭 152
第十七节 急性肾炎 158
第十八节 肾病 166
第十九节 泌尿道感染 172
第二十节 遗尿 175
第二十一节 尿白 180
第二十二节 紫癜 184
第二十三节 贫血 189
第二十四节 心悸 195
第二十五节 惊风 200
第二十六节 汗证 211
第二十七节 癎证 215
第二十八节 厥证 222
第二十九节 痹证 230
第三十节 痿证 235
第三十一节 夜啼 240
第三十二节 解颅 243
第三十三节 囟陷 囟填 246
第三十四节 鸡胸 龟背 250
第三十五节 五迟 255
第三十六节 五软 257
第三十七节 五硬 261
第三十八节 虫证 263
第三十九节 湿疹 271
第四十节 疖疮(暑疖) 274
第四十一节 隐疹 276
第四十二节 赤眼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