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民国初年井冈山区域的经济与社会 7
第一节 井冈山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行政沿革 7
一 自然环境 7
二 行政区划沿革 10
第二节 土地占有状况与经济生产方式 16
一 封建的土地制度 16
二 沉重的封建剥削 19
三 民众源流及人口状况 24
四 经济生产和经营方式 27
第三节 传统社会结构的延续 33
一 民国初年的政治权力架构 33
二 宗族社会根深蒂固 37
三 阶级关系依旧维系 41
四 社会组织各式各样 46
第四节 新旧思想的杂糅 50
一 传统观念的流布 50
二 新思想的契入 55
第二章 革命风暴中井冈山区域的社会变革 62
第一节 政治权力结构的重组 62
一 新型政权组织形式的建立 62
二 新式地方基层组织的构建 70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嬗变 76
一 土地革命和反经济封锁斗争 76
二 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 83
三 阶级关系的变动 90
第三节 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革新 96
一 文化教育的革新 96
二 思想观念的变革 103
三 革除社会陋习和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108
第三章 民国后期井冈山区域的社会变动 114
第一节 社会秩序的复归与经济的复苏 114
一 红军相继撤离与社会经济的严重危机 114
二 社会秩序的复归 118
三 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126
四 思想文化结构的重塑 132
第二节 抗战的爆发与经济社会的变动 135
一 地方政府的战略方针与经济结构的变动 135
二 抗战的爆发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动 139
三 抗日危亡下民族意识的觉醒 145
第三节 日寇犯境与社会经济的破坏 148
第四节 内战再起与社会经济的崩溃 152
一 从“抗战建国”到“动员戡乱” 152
二 “戡乱”背景下的社会经济的崩溃 156
三 民变四起与社会秩序的失控 15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井冈山区域经济社会的巨变 164
第一节 新中国的建立与井冈山区域的经济与社会 164
一 新型社会制度的确立 165
二 新的社会结构形成 171
三 新的社会关系建立 175
四 新的经济制度构建 178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起步与井冈山区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84
一 现代化建设起步和工农业的初步发展 184
二 “三大改造”的完成与新型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 187
三 各项制度的完善与社会主义的制度建立 191
四 各项事业的初步发展 194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井冈山区域的曲折探索 198
一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下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 199
二 政治运动中地方权力结构的演化 203
三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 205
四 文化教育事业整顿与提高 209
第四节 “十年内乱”中井冈山区域的经济与社会 211
一 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与政治权力的异化 212
二 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和与经济政策的调整 213
三 文教卫生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217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井冈山区域的新发展 219
第一节 历史性的转折与井冈山区域经济社会的调整 219
一 各项工作的恢复与历史性转折的实现 220
二 拨乱反正与社会关系和政治权力结构的调整 222
三 工作重点的转移与国民经济的调整 229
第二节 全面改革开放和山区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233
一 经济体制全方位改革与山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233
二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244
三 各项配套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的新发展 247
四 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255
第三节 市场经济背景下井冈山区域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269
一 市场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269
二 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向制度化转变 273
三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75
第四节 科学发展的井冈山区域向小康社会全面迈进 282
一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282
二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科学化执政 289
三 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291
结语 298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