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计量基础 3
第一章 计量概述 3
第一节 我国计量的产生和沿革 3
第二节 计量的内涵和特点 4
第三节 计量的地位和作用 5
第四节 计量的范畴和要素 6
第五节 计量发展的新进程 7
第二章 基本计量术语 9
第一节 有关量和单位的术语 9
第二节 有关测量过程的术语 14
第三节 有关测量结果的术语 17
第四节 有关测量标准和计量管理的术语 22
第三章 单位制与量值表达 30
第一节 国际单位制 30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 32
第三节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33
第四节 数和量的表示方法 39
第四章 测量结果表达 43
第一节 测量、测量结果与测量误差 43
第二节 测量数据处理规则 49
第三节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3
中篇 计量管理 73
第五章 管理及计量管理基础 73
第一节 管理基础知识 73
第二节计量管理的要素 76
第三节 计量管理过程的确定和控制 77
第六章 计量法规体系 80
第一节 计量法规体系构成 80
第二节 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 81
第三节 计量技术法规 82
第四节 计量监督管理 90
第五节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93
第六节 企业计量管理的作用 95
第七节 企业计量管理的任务 98
第七章 计量人员管理 102
第一节 计量人员的技能要求和基本职责 102
第二节 计量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103
第八章 计量器具管理 104
第一节 计量器具的定义及分类 104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管理 104
第三节 计量标准考核管理 106
第四节 计量标准的考核制度 107
第五节 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 108
第六节 计量标准建立考核的要求 108
第九章 计量技术机构和实验室的建设 111
第一节 计量技术机构考核 111
第二节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设依据的制定原则 114
第三节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基本原则 115
第十章 计量检校过程管理 118
第一节 计量检定与量值传递 118
第二节 计量校准与量值溯源 120
第三节 计量检校过程的控制 122
第四节 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计量检定与计量校准 123
第十一章 过程质量技术控制 125
第一节 计量确认 125
第二节 计量比对 132
第三节 期间核查 136
第十二章 能源计量管理 141
第一节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141
第二节 能源计量职能机构 143
第三节 能源计量人员 143
第四节 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144
第五节 能源审计 148
第六节 中国能效标识 149
下篇 专业技术 153
第十三章 专业计量技术基础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第二节 专业计量分类 154
第三节 计量标准技术简介 157
第四节 计量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64
第十四章 民生计量技术概述 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第二节“民用三表”、加油机、计价器等计量技术 174
第三节 医疗卫生计量领域 178
第四节 疾控领域计量技术及应用 197
第五节 其他公共管理(环保、交通、气象等)领域计量技术 213
第十五章 工程计最专业技术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二节 工业生产(含食品、药品)领域 218
第三节 工程建设领域 220
第十六章 能源计量技术 222
第一节 固态能源计量 222
第二节 液态、气态能源计量 223
第三节 电能量计量 227
第十七章 常用专业计量技术 236
第一节 气体分析类计量技术 236
第二节 水质分析类计量技术 247
第三节 质量计量类专业技术(天平、衡器) 283
第四节 温度检测类计量技术 304
第五节 压力检测类计量技术 329
第六节 常见医疗计量技术 360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381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85
附录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394
附录4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97
附录5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399
附录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401
附录7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406
附录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409
附录9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 421
参考文献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