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中的困惑(代导论) 1
上篇 “将有一树好花开”:京派散文生成论 15
第一章 报刊视阈中的京派散文 15
第二章 圆形渊源:京派散文的制约因素 36
一、外部的生长语境 36
二、内部的生存际遇 40
(一)学院派出身 40
(二)底层生存的心理体验 41
(三)中西诗文精神的滋养 42
三、直线师学渊源 46
(一)语丝派的周作人:京派散文的始作俑者 46
(二)新月派的徐志摩:京派散文的姿态 53
第三章 京派纯散文理论的本体性 55
一、纯艺术散文文体的自觉与独立 55
二、散文本体性的审美规范 58
(一)文体的主观性“真我” 59
(二)节制的情感 60
(三)圆融的“诗质” 61
(四)章法之自由与度 66
(五)重视散文的文化寻根 67
三、散文的鉴赏批评论 67
第四章 京派散文流变论 70
一、形成期:外向的“美文” 70
二、鼎盛期:内向的纯散文 72
三、1940年代:京派散文的变异与走向 74
下篇 走向塔尖:京派散文本体论 85
第五章 血肉的猩红:京派散文与生命体验 85
一、柔性的悲鸣:京派散文的城乡情愿 86
二、挑战与应战:地域与京城文化视野中的心理体验 97
第六章 非宗教亦宗教的形而上叩问:京派散文的终极情怀 107
一、梁遇春:恋着肉化血枯的骸骨 107
二、李广田:人性的地平线 115
(一)人生有无意义 116
(二)生死问题辩证法 118
(三)人性之“恶”与心灵朝圣 120
三、废名:生命的澄明 123
(一)“自然好比人生的境” 123
(二)物便是心 126
(三)“梦即是实” 128
四、沈从文:生命的神性与无言的悲歌 130
第七章 自主的时间模式 137
一、沈从文:悲悼的“循环” 138
二、废名:绵延的“瞬间” 141
三、梁遇春:平面的“过去” 148
四、特殊的“刻度” 150
第八章 赋形的结构 153
一、无型之有型 154
(一)情绪结构 154
(二)意象结构 156
(三)情节结构 157
(四)寓言结构 158
(五)象征结构 160
二、有型之无型 162
三、赋形结构的内在原理 165
第九章 象征的段片 169
一、超现实式段片 170
二、印象式段片 173
三、段片连缀 177
第十章 变幻的“观察点” 184
一、双栖性“观察点” 184
二、虚拟性“观察点” 186
三、错位性“观察点” 189
四、潜在性“观察点” 192
五、被动性“观察点” 193
第十一章 中西意象与意境 196
一、现代诗性意象 196
(一)感觉式意象 197
(二)象征性意象 203
(三)文化意象 206
二、中西性意境 208
(一)即景抒情 209
(二)临境生情 213
(三)融情入理 215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语言形象 219
一、语言的整体性 219
(一)自然天成 220
(二)简洁与丰赡 221
(三)生命诗性 221
(四)物质感官性 222
(五)自觉的民间性 224
(六)诗与理的融合 225
二、语言的艺术性 227
(一)语言的陌生化艺术 227
(二)语言的比喻艺术 231
(三)语言的绘画艺术 234
(四)语言的节奏艺术 240
结语 246
主要参考文献 249
附录 京派散文重要作家简介 261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