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及其意义 1
第一节 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状况、实质及其特点 1
一、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一般状况与实质 1
二、新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一般特点 7
三、新时期争论中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式及其影响 12
第二节 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正确思路与基本问题 18
一、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其局限 18
二、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正确思路 24
三、新时期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29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和基本结构 35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基本观点 35
二、本书的基本结构 39
第二章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内涵 41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演变与理论转折 41
一、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与理论条件 41
二、劳动价值论的产生与第一次理论转折 47
三、劳动价值论的再一次理论转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53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实质 59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局限 59
二、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 64
三、劳动价值论核心理论实质的抽象及其意义 70
第三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内涵及其意义 76
一、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76
二、本质分析方法 82
三、抽象分析方法 88
四、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94
第三章 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劳动价值论的前提澄明 100
第一节 抽象劳动与价值转形 100
一、抽象劳动与价值实体 100
二、抽象劳动的价值转形与价值作为社会关系范畴的存在 106
三、商品价值之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的区分及其意义 111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价值本质问题的科学解释 117
第二节 供求关系与价值决定 122
一、供求关系向价值决定的介入 122
二、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及其统一 128
三、供求关系作为商品价值决定的内生因素与“虚假的社会价值”问题 134
第三节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解析 140
一、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问题争论的起因与实质 140
二、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问题的解读思路及其局限 146
三、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问题的正确理解 152
第四章 生产劳动与价值创造 159
第一节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内涵厘定 159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理论来源与基本内涵 159
二、新时期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争论及其根源 165
三、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内涵的重新厘定 172
第二节 科技、管理与服务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178
一、科技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178
二、管理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184
三、服务劳动生产性的个案分析 190
第三节 复杂劳动及其还原 195
一、马克思的复杂劳动理论及其在新时期劳动价值论争论中的凸显 195
二、复杂劳动的还原思路及其评析 201
三、复杂劳动还原问题的重新解读 207
四、社会财富价值向量巨量增长与活劳动投入量减少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 213
第五章 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 220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及其解析 220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的一般情势 220
二、新时期的经济变革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226
三、新时期的政治变革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232
四、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论” 237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暗含前提”以及适用范围争论的深化 243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暗含前提”问题 243
二、生产价格转形问题与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适用性的困境 249
三、生产价格转形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适用性的困境 256
第三节 生产价格转形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解 262
一、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争论与两对总量相等问题 262
二、两对总量相等问题与商品价值的社会关系内涵 269
三、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解 275
第六章 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关系分析传统及其意义 28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历史演变与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 281
一、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历史演变 281
二、社会关系分析方法与技术关系方法的分歧与对立 287
三、社会关系分析方法与技术关系分析方法的分歧与对立在劳动价值论内部的体现 293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关系分析方法及其科学性 299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经济分析方法的社会关系性质 299
二、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根本特征 304
三、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310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现实意义 316
一、经济问题的时代凸显及其解读思路 316
二、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根源的深层解读 321
三、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重置及其意义 327
第七章 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 334
第一节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与马克思一般分配理论的反思 334
一、私营企业主非劳动收入(利润)合理性问题的凸显及其影响 334
二、基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不同关系对私营企业主非劳动收入合理性的解释及其矛盾 340
三、马克思分配理论的重新反思与界定 346
第二节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重新厘定 352
一、生产方式、分配方式及其决定关系 352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其在分配中的作用 358
三、私营企业主非劳动收入合理性问题的深层解读 363
第三节 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与按劳分配 369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基本内涵 369
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另类理解 375
三、按劳分配形式的历史演变 380
第八章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一般程式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 387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分配的一般程式 387
一、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剩余分配传统 387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分配的一般程式 393
三、劳资分配关系的变化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399
第二节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浅析 405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历史形成与基本内涵 405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深层检视 411
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假象及其破解 417
第三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批判 424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经济人”假设在中国的影响 424
二、“经济人”假设的历史、内涵及当前批判的误区 429
三、“经济人”假设的重新反思与批判 435
参考文献 442
后记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