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 2013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必杰,刘荣辉,陈文森主编;葛茂军,高晓东,胡国庆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7816998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医院感染日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关心与重视。医院感染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微生物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重症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护理学等方方面面,如何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既是焦点、热点,更是难点。本书基于临床医务人员的定位与考虑,从基本预防与控制技术,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转运,检验报告的解读,临床用药,重点病原、重点人群和重要部门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与培训等进行多方面,多层面阐释,内容丰富而各具特色。全书采用“循证”的思想,吸纳了国外感控前沿的重要文献,同时有机整合了当前国内外感控重要的指南,法律,法规、政策和书籍,全方位解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这一核心命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对临床医务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临床医生必备的案头书之一。

第一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技术 2

第一节手卫生 2

一、概述 2

二、基本原则 2

三、洗手方法 2

四、卫生手消毒方法 3

五、外科手消毒方法 3

六、五个重要时刻 4

七、洗手及卫生手消毒设施 4

八、外科手消毒设施 5

第二节个人防护用品 6

一、口罩 6

二、呼吸防护器 7

三、手套 8

四、隔离衣 9

五、眼罩&护目镜 10

六、面罩 10

七、防水围裙 11

八、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11

第三节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12

一、所有具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的人员 12

二、医疗机构 12

第四节标准预防 12

一、定义 12

二、手卫生 13

三、个人防护用品 13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13

五、患者安置 13

六、医疗设备&仪器清洁消毒 13

七、环境清洁消毒 14

八、织物清洁消毒 14

九、安全注射 14

十、职业防护 14

第五节额外预防 14

一、定义 14

二、接触隔离 14

三、飞沫隔离 15

四、空气隔离 16

五、常见传染病隔离期 19

第六节保护性环境 35

一、目的 35

二、通风要求 35

三、隔离措施 36

第七节安全注射 36

一、定义 36

二、措施要点 37

三、针刺伤的预防原则 37

第八节无菌操作 38

一、定义 38

二、七个关键点 38

三、特殊无菌操作 39

第九节医疗废物管理 39

一、定义及分类 39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处置要求 40

三、院内转运 40

四、院内暂存 41

五、交接 42

第十节疫苗接种 42

一、乙肝疫苗 42

二、流感疫苗 42

三、多价肺炎球菌疫苗 43

四、其他 44

第二章清洁、消毒与灭菌 48

第一节不同危险性物品的消毒灭菌 48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 48

二、中度危险性物品 51

三、低度危险性物品 53

第二节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消毒灭菌 54

一、亲脂病毒 54

二、细菌繁殖体 54

三、真菌 54

四、亲水病毒 55

五、分枝杆菌 55

六、隐孢子虫 55

七、芽胞 55

八、朊毒体 56

第三节复用物品清洁、消毒与灭菌 56

一、个人防护 56

二、常规清洁消毒程序 57

三、特殊病原体污染的清洁消毒程序 57

四、特殊物品清洁消毒与灭菌 59

第四节常用人用消毒剂 60

一、概述 60

二、醇类消毒剂 62

三、含碘类消毒剂 62

四、双胍类消毒剂 63

五、季铵盐类消毒剂 64

六、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64

七、其他消毒剂 65

第五节环境表面消毒 66

一、低度危险性物品分类 66

二、仪器表面清洁与消毒 66

三、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67

四、污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67

五、床单元清洁与消毒 68

六、织物清洁与消毒 69

第六节医疗机构空气净化 71

一、通风 71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72

三、空气洁净技术 72

四、紫外线消毒 73

第三章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78

第一节临床微生物标本 78

一、基本原则 78

二、血液标本 78

三、下呼吸道标本 80

四、上呼吸道标本 81

五、尿液标本 81

六、粪便标本 83

七、伤口脓液标本 84

八、脑脊液标本 85

九、无菌体液标本 85

十、生殖道标本 86

十一、标本采集拭子与转运系统临床应用进展 88

第二节环境微生物标本 89

一、空气 89

二、手 91

三、物体表面 92

四、消毒液 92

五、水 93

六、消毒内镜 93

七、灭菌效果监测 94

第四章微生物种类及特性 100

第-节常见细菌种类与特性 100

一、革兰阳性球菌 100

二、革兰阴性球菌 103

三、革兰阳性杆菌 104

四、革兰阴性杆菌 108

五、弧菌属 114

六、厌氧性细菌 114

第二节常见真菌的种类与特性 116

一、念珠菌属 116

二、丝状真菌 117

三、隐球菌 118

四、马内菲青霉 118

五、肺孢子菌 118

第三节常见病毒的种类与特性 119

一、呼吸道病毒 119

二、肠道病毒 119

三、肝炎病毒 120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21

五、疱疹病毒 122

六、乙型脑炎病毒 122

七、口蹄疫病毒 122

八、轮状病毒 123

第四节其他重要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123

一、朊毒体 123

二、支原体 124

三、衣原体 124

四、立克次体 125

五、螺旋体 125

第五章感染相关检验结果解读与病原学诊断 128

第一节常见标本镜检结果的判读 128

一、痰 128

二、中段尿 129

三、脑脊液 129

四、伤口分泌物 130

五、阳性血培养标本 130

六、活检组织 130

七、抗酸染色 131

八、吉姆萨染色 131

第二节常见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的判读 131

一、血培养标本 131

二、血管导管标本 132

三、咳痰标本 132

四、雾化导痰标本 132

五、人工气道吸痰 132

六、灌洗液标本 132

七、咽拭子 132

八、鼻拭子 133

九、中段尿标本 133

十、导尿管尿液标本 133

十一、耻骨上膀胱穿刺 133

十二、粪便标本 133

十三、直肠拭子 133

十四、伤口脓液标本 133

十五、活检标本 133

十六、引流液 133

十七、穿刺液 133

十八、胸腔积液和腹水 134

十九、脑脊液标本 134

二十、生殖道分泌物标本 134

第三节常见标本真菌培养结果的判读 134

一、送检标本 134

二、接种平板 134

三、判读标准 134

四、说明 134

第四节常用生物标记物检验结果的判读 135

一、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 135

二、感染标记物:降钙素原 135

第五节常见感染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判断 136

一、乙型肝炎病毒 136

二、丙型肝炎病毒 137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37

四、巨细胞病毒 138

五、柯萨奇病毒 138

六、艾柯病毒 139

七、EV71病毒 139

八、诺如病毒 140

九、肺炎链球菌尿抗原 140

十、军团菌尿抗原 140

十一、结核分枝杆菌T-SPOT 140

十二、梅毒螺旋体抗体 141

十三、艰难梭菌毒素测定 141

十四、血清隐球菌抗原乳胶试验 142

十五、G实验 142

十六、GM实验 143

第六章医院感染病原体重要来源与防控原则 146

第一节常见血源性病原体 146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46

二、乙型肝炎病毒 148

三、丙型肝炎病毒 151

四、梅毒螺旋体 152

第二节常见水源性病原体 153

一、军团菌 153

二、其他水源性病原体 155

第三节常见空气源性病原体 157

一、曲霉 157

二、结核分枝杆菌 159

第七章重点多重耐药菌及其他重要病原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64

第一节重点多重耐药菌 164

一、基本概念 164

二、防控原则 167

三、MRSA 168

四、VRE 170

五、MDR-AB 171

六、MDR-PA 173

七、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 174

八、CRE 175

第二节其他重要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 177

一、艰难梭菌 177

二、结核分枝杆菌 178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 179

四、炭疽杆菌 180

五、军团菌 181

六、布鲁菌属 181

七、曲霉 182

八、诺如病毒 183

九、流感病毒 185

十、SARS-CoV及新型冠状病毒 185

十一、柯萨奇病毒和EV71 187

十二、汉坦病毒 187

十三、麻疹病毒 188

十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89

十五、疥螨 190

十六、朊毒体 190

第八章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194

第一节各类常用抗感染药物 194

一、抗菌药物 194

二、抗真菌药物 194

三、抗结核药物 194

四、抗病毒药物 194

第二节抗感染药物治疗性应用 194

一、抗感染药物的初始选择:根据感染部位 194

二、抗感染药物的初始选择:根据病原 204

第三节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219

一、外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219

二、各种手术部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推荐 220

三、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24

四、内科与儿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24

第四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南)与常用监测指标 226

一、常用监测指标 226

二、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26

三、IDSA和SHEA抗菌药物管理指南 228

第九章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234

第一节医院获得性肺炎 234

一、概述 234

二、诊断要点 234

三、病原学特点 234

四、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35

五、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35

六、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36

七、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236

第二节手术部位感染 237

一、概述 237

二、诊断要点 237

三、病原学特点 238

四、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38

五、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39

六、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39

七、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239

第三节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240

一、概述 240

二、诊断要点 241

三、病原学特点 241

四、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41

五、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42

六、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42

七、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243

第四节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44

一、概述 244

二、诊断要点 244

三、病原学特点 245

四、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45

五、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45

六、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47

七、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248

第五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48

一、概述 248

二、诊断要点 249

三、病原学特点 249

四、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49

五、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49

六、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49

第六节皮肤软组织感染 250

一、概述 250

二、诊断要点 250

三、病原学特点 251

四、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51

五、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51

第七节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252

一、概述 252

二、病原学特点 252

三、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52

四、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53

五、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54

六、不推荐的预防控制措施 254

第八节实体器官移植患者 255

一、概述 255

二、病原学特点 255

三、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56

四、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57

五、额外预防控制措施 257

第九节烧伤患者 258

一、概述 258

二、病原学特点 258

三、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258

四、一般预防控制措施 259

第十章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262

第一节重症监护病房 262

一、概述 262

二、布局与流程 262

三、人员管理 263

四、清洁与消毒 263

五、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64

六、监测 264

第二节新生儿病房 264

一、常见医院感染 264

二、布局与流程 265

三、人员管理 265

四、清洁消毒 266

五、监测 266

第三节手术部(室) 267

一、布局与流程 267

二、人员管理 269

三、着装要求 270

四、无菌技术原则 271

五、感染风险评估 272

六、清洁消毒 272

七、监测 273

第四节介入手术室 274

一、布局与流程 274

二、人员管理 274

三、清洁与消毒 274

四、监测 275

第五节口腔科 275

一、概述 275

二、布局与流程 275

三、人员管理 277

四、清洁、消毒灭菌 277

第六节门诊手术室 280

一、布局与流程 280

二、人员管理 281

三、环境清洁和消毒 281

四、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 281

五、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281

第七节产房 281

一、布局与流程 281

二、人员管理 281

三、产程管理 282

四、清洁消毒 283

五、监测 283

第八节血液净化室 283

一、布局流程与设施设备 283

二、人员管理 283

三、清洁消毒管理 284

四、监测 285

第九节内镜室 286

一、布局流程与设施设备 286

二、人员管理 287

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 287

四、硬式内镜清洗消毒 288

五、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89

第十节静脉配制中心 290

一、布局与流程 290

二、人员管理 290

三、清洁与消毒 290

四、监测 291

第十一节消毒供应中心 291

一、布局与流程 291

二、设备、设施和耗材 292

三、人员管理 292

四、清洁与消毒 293

五、监测 294

第十二节膳食部 296

一、人员管理 296

二、食品卫生要求 297

三、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297

四、清洗消毒卫生管理 298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监测 302

第一节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302

一、综合性监测 302

二、目标性监测 302

第二节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304

一、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304

二、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305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305

四、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 305

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 305

六、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305

七、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 305

八、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 305

九、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306

十、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06

十一、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306

第三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依从性监测 306

一、SSI Bundle依从性 307

二、VAP Bundle依从性 308

三、CLABSI Bundle依从性 309

四、CA-UTI Bundle依从性 310

第四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监测 311

一、锐器伤患病率 311

二、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病率 311

三、其他类型感染 312

第十二章医院感染暴发管理与处理 314

第一节医院感染暴发管理 314

一、医院感染暴发相关定义及报告程序 314

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315

三、医院感染暴发干预与效果评价 316

四、医院感染暴发常见病原体 317

第二节常见医院感染暴发处理 320

一、流感样疾病 320

二、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322

三、艰难梭菌感染 325

四、疥疮 326

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327

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27

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328

八、丙型肝炎感染 330

第十三章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334

第一节血源性传播疾病 334

一、锐器伤 334

二、黏膜暴露 334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35

四、丙肝病毒 338

五、乙肝病毒 339

六、梅毒 340

七、疟疾 340

八、朊毒体 342

第二节空气传播性疾病 342

一、概述 342

二、预防控制要点 342

三、暴露后预防 343

四、气溶胶的防护 343

第三节飞沫传播性疾病 344

一、概述 344

二、预防控制要点 344

三、暴露后预防 344

第四节接触传播性疾病 346

一、概述 346

二、预防控制要点 346

三、暴露后预防 346

第五节实验室生物安全 347

一、微生物危险度评估 347

二、各级实验室防护要求 347

三、应急处理 348

四、禁止的操作和行为 350

第十四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培训 352

第一节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与教育 352

一、总则 352

二、临床医生 352

三、护理人员 353

四、医技人员 354

五、工勤人员 354

六、岗前培训 354

七、专职人员 354

八、探视及陪护人员 355

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部门 355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355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56

三、感染管理小组 358

附录 360

附录一 我国现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范 360

附录二 国内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网站 365

附录三 抗微生物药物 366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 366

一、β内酰胺类 366

二、氨基糖苷类 376

三、大环内酯类 377

四、喹诺酮类 378

五、糖肽类 379

六、磺胺类 380

七、林可酰胺类 380

八、四环素类 381

九、其他 382

第二部分 抗真菌药物 384

第三部分 抗结核药物 388

第四部分 抗病毒药 390

一、抗非逆转录病毒药 390

二、抗逆转录病毒药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