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上篇 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研究的考古学基础 11
第一章 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考古学陈述 11
第一节 唐代石椁的考古发现 11
第二节 唐代石椁人物线刻图像 13
一、李寿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631年) 14
二、郑仁泰墓石椁人物图像(664年) 18
三、李晦墓石椁图像(689年) 19
四、契苾明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696年) 21
五、永泰公主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06年) 22
六、懿德太子墓石椁线刻图像(706年) 26
七、章怀太子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06年) 27
八、韦泂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08年) 30
九、韦询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08年) 32
十、韦顼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18年) 33
十一、韦氏无名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08—718年) 35
十二、薛儆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21年) 36
十三、秦守一墓石椁人物图像(724年) 40
十四、阿史那怀道十娃夫妇墓石椁人物图像(727年) 41
十五、武惠妃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37年) 42
十六、杨思勖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40年) 42
十七、李宪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42年) 43
十八、王贤妃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46年) 47
十九、武令璋墓石椁人物线刻图像(748年) 49
第二章 唐代石椁与创作主体 59
第一节 唐代石椁的形制 59
一、唐代墓葬类型与石椁的基本形制 59
二、李晦墓石椁的特例形制 66
第二节 唐代石椁的消费主体 72
一、唐代石椁墓墓主 72
二、韦氏家族 73
第三节 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创作者 78
一、样本作者 78
二、勒石作者 86
下篇 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 99
第三章 勒石与勾描 99
第一节 “白画”“样本”与“勒石” 99
第二节 石线刻的材料与技法 104
一、石线刻对石材的要求 104
二、石刻线画的勒石技法 105
三、懿德墓石椁线刻的起样材料分析 110
四、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综合性技法 111
第四章 造型法则 117
第一节 唐代石椁人物线刻造型的类型化特征 117
第二节 唐代石椁线刻人物与审美风尚 122
一、从秀骨清像到面短而艳 122
二、丰肥妍美 125
第三节 佛造像对唐石椁线刻人物造型的影响 127
一、佛画入华 127
二、佛造像量度、仪轨对唐石椁线刻人物造型的影响 133
第四节 唐墓石椁线刻人物的脸部造型 138
第五节 唐墓石椁线刻人物的眼形程式 141
一、征神见貌 141
二、媔目 142
三、三白眼 145
四、宦官的眼形 148
五、传统眼形程式的流变 149
第六节 凸胸特例 150
第七节 侍女髻式 158
一、初唐髻式 158
二、盛唐髻式 161
三、假髻 163
第八节 幞头 165
一、幞头源起 166
二、唐代幞头 168
三、女式幞头 171
第九节 女装 172
一、红裙妒杀石榴花 172
二、罗披掩丹虹 174
三、半臂偏袒赙红罗 177
第十节 唐墓中的宦官形象 179
第五章 技法与观念 199
第一节 从现实形象向绘画造型的转换 199
第二节 从“列女图”到唐代士女画 204
一、士女画成立之社会背景 204
二、士女画之创立 207
三、士女画的结构形式 211
第三节 唐代线形的特征 213
一、“密体”与“疏体” 213
二、线形张力的转化 214
第四节 空间秩序 217
一、图与底 217
二、图形的张力 219
三、游观的视点 220
第六章 形式风格 227
第一节 结构性线群 227
一、视觉经验的转变 227
二、结构性线群的显现 239
三、结构线群的成熟 240
第二节 装饰性线群 247
一、装饰性线群的从属性 247
二、装饰性线群表意性的转变 251
第三节 重构线群 253
一、主观秩序的回归 253
二、折线的骨架功能 255
三、中国式形体观念 258
第七章 线型程式 267
第一节 “铁线描” 268
一、“铁线描”的程式化 268
二、“铁线描”的精致化 272
第二节 行笔方式的转变 273
一、“莼菜条”的线型特征 273
二、线型对比 278
结论 281
附录 284
一、李寿墓石椁侍女手持物分析 284
二、李寿墓石椁乐舞图考述 292
三、韦氏无名石椁天王图像 296
插图目录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21
历史文献 321
考古资料 322
研究著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