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验操作规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蠡孙,梁立军主编;顾正方,黄洁敏,刘存瑞等副主编;王信,刘存瑞,孙莉莉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156599
  • 页数:5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培养医药企业检验人员的专业教科书。全书共分9章,首先要使药品检验员明确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职责,掌握有关药品检验的基本知识,了解药品检验的分类、标准和检验工作程序,熟悉检验室的常用仪器设备和规章制度,做好药品检验前的准备工作,重点掌握药品检验人员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药品通用的检验方法,牢记常用药品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认真书写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并展示分析化学的现状及展望等。书后附有练习题与答案,附录计有23条,以备查考。

第1章 绪论 1

1.1 药品检验工作的意义与检验员工作职责 1

1.1.1 药品检验工作的意义 1

1.1.2 药品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 1

1.2 药品检验的基本常识 1

1.2.1 常用术语 1

1.2.2 常用符号和计量单位 2

1.2.3 常用温度 3

1.2.4 溶解度 3

第2章 药品检验的分类、标准和程序 4

2.1 药品检验的分类 4

2.1.1 原辅料检验 4

2.1.2 中间体检验 4

2.1.3 成品检验 5

2.2 标准化与标准 5

2.2.1 标准化 5

2.2.2 标准及其分类 6

2.2.2.1 性质分类法 6

2.2.2.2 级别分类法 6

2.2.2.3 对象分类法 8

2.2.3 标准方法 9

2.2.3.1 标准方法的范围 9

2.2.3.2 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 10

2.2.3.3 标准分析方法通常的书写格式 12

2.2.4 标准物质 12

2.2.4.1 标准物质基本特征 12

2.2.4.2 标准物质的分类及其主要用途 13

2.3 药品检验工作的程序 14

2.3.1 采样 14

2.3.1.1 抽样工具 14

2.3.1.2 盛样器皿 14

2.3.1.3 取样量 15

2.3.1.4 取样件数 15

2.3.2 制样 15

2.3.3 样品的保存 15

第3章 药品检验室的管理和常用仪器设备 16

3.1 药品检验室管理 16

3.1.1 检验室规章制度 16

3.1.2 检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管理 17

3.1.2.1 常用仪器管理 17

3.1.2.2 常用试剂管理 18

3.1.3 检验室技术档案资料管理 18

3.1.4 检验室安全及环境保护 19

3.1.4.1 检验室安全 19

3.1.4.2 检验室环境保护 19

3.2 药品检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20

3.2.1 通用玻璃仪器及其他器具 20

3.2.1.1 通用玻璃仪器 20

3.2.1.2 其他器具 23

3.2.2 加热器具和测温仪器 24

3.2.2.1 加热器具 24

3.2.2.2 测温仪器 25

3.2.3 空气压缩机和真空泵 25

3.2.3.1 空气压缩机 25

3.2.3.2 真空泵 26

3.2.4 各项电器 27

3.2.4.1 电热恒温干燥箱 27

3.2.4.2 电热恒温水浴锅 28

3.2.4.3 电冰箱 29

3.2.4.4 电动离心机 30

3.2.4.5 电磁搅拌器 30

第4章 药品检验的准备 31

4.1 实验室用水 31

4.1.1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与贮存 31

4.1.2 各种分析用水的制备 32

4.1.2.1 蒸馏法制取纯水 32

4.1.2.2 离子交换法制取纯水 33

4.1.2.3 电渗析法制取纯水 37

4.1.2.4 特殊要求的分析用水的制备 37

4.1.3 实验室用水的检验 38

4.1.3.1 标准检验方法 38

4.1.3.2 一般检验方法 39

4.2 实验室常用溶液 40

4.2.1 溶液的基本知识 40

4.2.1.1 溶液的定义 40

4.2.1.2 溶解过程 40

4.2.1.3 溶解度 41

4.2.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41

4.2.3 一般溶液的配制 43

4.2.3.1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43

4.2.3.2 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44

4.2.3.3 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45

4.2.3.4 体积分数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45

4.2.3.5 比例浓度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45

4.2.4 滴定液的配制 46

4.2.4.1 分析用滴定液的配制 46

4.2.4.2 几种常用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47

4.2.4.3 滴定液浓度调整的计算 50

4.2.4.4 滴定液的平行误差和有效期 50

4.2.4.5 微量分析用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51

4.2.4.6 配制溶液注意事项 52

4.2.5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52

4.2.5.1 酸碱指示剂溶液 52

4.2.5.2 氧化还原指示剂溶液 53

4.2.5.3 金属指示剂溶液 54

4.2.5.4 沉淀滴定法指示剂溶液 54

4.2.5.5 实验试纸 54

4.3 化学试剂 55

4.3.1 化学试剂的分类和规格 55

4.3.1.1 化学试剂的分类 55

4.3.1.2 化学试剂的规格与包装 55

4.3.2 化学试剂的合理选用 57

4.3.3 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 57

4.3.4 引起化学试剂变质的原因 58

第5章 药品检验人员基本技能 59

5.1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59

5.1.1 常用玻璃仪器的选择与准备 59

5.1.2 常用玻璃仪器洗涤 69

5.1.2.1 各种洗涤液的使用 69

5.1.2.2 洗涤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70

5.1.2.3 洗涤的一般原则 71

5.1.3 常用玻璃仪器的干燥和存放 71

5.1.3.1 玻璃仪器的干燥 71

5.1.3.2 玻璃仪器的存放 71

5.1.4 打开粘住的磨口塞的方法 72

5.2 天平 72

5.2.1 分析天平 72

5.2.1.1 分析天平的基本常识 72

5.2.1.2 分析天平的结构 74

5.2.1.3 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 77

5.2.1.4 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 80

5.2.2 电子天平 81

5.2.2.1 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 82

5.2.2.2 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 83

5.3 滴定分析操作技能 84

5.3.1 移液管和吸量管 84

5.3.1.1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基本知识 84

5.3.1.2 移液管的使用 87

5.3.2 容量瓶 89

5.3.2.1 容量瓶的有关术语和技术要求 89

5.3.2.2 容量瓶的使用 90

5.3.3 滴定管 91

5.3.3.1 滴定管的相关术语和技术要求 92

5.3.3.2 滴定管的使用 93

5.3.4 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 98

5.3.4.1 绝对校准法(称量法) 98

5.3.4.2 相对校准法 100

5.3.4.3 溶液体积的校准 101

5.4 重量分析操作技能 101

5.4.1 溶解样品 102

5.4.2 沉淀 102

5.4.2.1 沉淀剂 102

5.4.2.2 沉淀式 102

5.4.2.3 沉淀操作 105

5.4.3 沉淀的过滤与洗涤 105

5.4.3.1 用滤纸过滤 105

5.4.3.2 用微孔玻璃坩埚过滤 108

5.4.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110

5.4.5 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112

5.4.6 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 113

5.5 常用仪器操作技能 114

5.5.1 折射率的测定法 114

5.5.1.1 仪器 114

5.5.1.2 测定方法 115

5.5.2 旋光度的测定 116

5.5.2.1 仪器 116

5.5.2.2 测定方法 117

5.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17

5.5.3.1 概述 117

5.5.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器 118

5.5.3.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126

5.5.3.4 显色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127

5.5.4 红外吸收光谱法 129

5.5.4.1 方法简介 129

5.5.4.2 红外吸收光谱仪 130

5.5.4.3 红外吸收光谱的实验技术 132

5.5.4.4 红外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和维护 133

5.5.5 气相色谱法 134

5.5.5.1 方法简介 134

5.5.5.2 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的特征 134

5.5.5.3 气相色谱仪 136

5.5.5.4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40

5.5.5.5 气相色谱分析操作条件的选择 145

5.5.6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6

5.5.6.1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146

5.5.6.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146

5.5.6.3 高效液相色谱仪 147

5.5.6.4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150

5.5.6.5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154

5.5.7 薄层色谱法 157

5.5.7.1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58

5.5.7.2 薄层色谱系统简介 159

5.5.7.3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61

5.5.7.4 仪器的安装要求和保养维护 166

5.5.8 纸色谱法 166

5.5.8.1 简述 166

5.5.8.2 仪器与材料 167

5.5.8.3 操作方法 167

5.5.8.4 注意事项 167

5.5.9 柱色谱法 168

5.5.9.1 吸附柱色谱法 168

5.5.9.2 分配柱色谱法 168

5.5.10 荧光分析法 169

5.5.10.1 简述 169

5.5.10.2 仪器和用具、溶剂 169

5.5.10.3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70

5.5.11 电泳法 171

5.5.11.1 纸电泳法 171

5.5.11.2 毛细管电泳法 172

5.6 常用检验方法操作技能 175

5.6.1 一般鉴别试验 175

5.6.1.1 仪器 175

5.6.1.2 试药与试液 175

5.6.1.3 操作方法 175

5.6.1.4 注意事项 179

5.6.2 崩解时限检查法 180

5.6.2.1 仪器与用具 180

5.6.2.2 试药与试液 181

5.6.2.3 操作方法 181

5.6.2.4 注意事项 182

5.6.2.5 记录 182

5.6.2.6 结果与判定 183

5.6.3 融变时限检查法 183

5.6.3.1 仪器与用具 183

5.6.3.2 操作方法 183

5.6.3.3 注意事项 184

5.6.3.4 记录 184

5.6.3.5 结果与判定 185

5.6.4 pH测定法 185

5.6.4.1 仪器与性能测试 185

5.6.4.2 测定操作方法 185

5.6.4.3 仪器校正用的标准缓冲液 186

5.6.4.4 注意事项 187

5.6.5 炽灼残渣检查法 187

5.6.5.1 仪器与用具 187

5.6.5.2 试药与试液 187

5.6.5.3 操作方法 188

5.6.5.4 注意事项 188

5.6.5.5 记录与计算 188

5.6.5.6 结果与判定 188

5.6.5.7 附注 188

5.6.6 干燥失重测定法 189

5.6.6.1 仪器与用具 189

5.6.6.2 试药与试液 189

5.6.6.3 操作方法 189

5.6.6.4 注意事项 189

5.6.6.5 记录与计算 190

5.6.6.6 结果与判定 190

5.6.6.7 附注 190

5.6.7 溶液颜色检查法 190

5.6.7.1 第一法 190

5.6.7.2 第二法 192

5.6.7.3 第三法(色差计法) 192

5.6.8 澄清度检查法 193

5.6.8.1 仪器与用具 193

5.6.8.2 试药与试液 193

5.6.8.3 操作方法 194

5.6.8.4 注意事项 194

5.6.8.5 计算与记录 194

5.6.8.6 结果与判定 194

5.6.9 可见异物检查法 194

5.6.9.1 第一法(灯检法) 194

5.6.9.2 第二法(光散射法) 196

5.6.10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197

5.6.10.1 光阻法(第一法) 197

5.6.10.2 显微计数法(第二法) 199

5.6.11 溶出度测定法 201

5.6.11.1 仪器与用具 201

5.6.11.2 溶出度测定前的准备 202

5.6.11.3 取样位置 203

5.6.11.4 样品的测定 203

5.6.11.5 注意事项 203

5.6.11.6 记录与计算 204

5.6.11.7 结果判定 205

5.6.12 释放度测定法 205

5.6.12.1 仪器装置 206

5.6.12.2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206

5.6.12.3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207

5.6.12.4 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208

5.6.13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208

5.6.13.1 仪器与用具 209

5.6.13.2 试药与试液 209

5.6.13.3 操作方法 209

5.6.13.4 注意事项 209

5.6.13.5 记录与计算 209

5.6.13.6 结果与判定 209

5.6.14 最低装量检查法 210

5.6.14.1 仪器与用具 210

5.6.14.2 操作方法 210

5.6.14.3 注意事项 210

5.6.14.4 记录与计算 210

5.6.14.5 结果与判定 210

5.6.15 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 211

5.6.15.1 第一法(显微镜法) 211

5.6.15.2 第二法(筛分法) 212

5.6.15.3 第三法(光散射法) 212

5.6.16 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 214

5.6.16.1 仪器与用具 214

5.6.16.2 仪器准备 214

5.6.16.3 操作方法 215

5.6.16.4 注意事项 216

5.6.16.5 结果判定 216

5.6.17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 216

5.6.17.1 仪器 216

5.6.17.2 操作方法 217

5.6.17.3 注意事项 217

5.6.17.4 记录与计算 217

5.6.17.5 结果与判定 218

5.6.18 相对密度测定法 218

5.6.18.1 仪器与用具 218

5.6.18.2 试药和试液 219

5.6.18.3 操作方法 219

5.6.18.4 注意事项 220

5.6.18.5 记录与计算 220

5.6.19 熔点测定法 220

5.6.19.1 仪器与用具 221

5.6.19.2 传温液与熔点标准品 221

5.6.19.3 第一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222

5.6.19.4 第二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 222

5.6.19.5 第三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223

5.6.19.6 结果与判定 223

5.6.19.7 附注 224

5.6.20 氮测定法 224

5.6.20.1 仪器与试药 224

5.6.20.2 操作方法 225

5.6.20.3 注意事项 226

5.6.20.4 记录与计算 226

5.6.20.5 注意事项 226

5.6.21 氧瓶燃烧法 227

5.6.21.1 仪器与用具 227

5.6.21.2 试药与试液 227

5.6.21.3 操作方法 227

5.6.21.4 注意事项 228

5.6.22 非水溶液滴定法 229

5.6.22.1 仪器与用具 229

5.6.22.2 试药与试液 229

5.6.22.3 操作方法 229

5.6.22.4 注意事项 230

5.6.22.5 记录与计算 231

5.6.22.6 测定结果的判断 231

5.6.23 费休水分测定法 232

5.6.23.1 容量滴定法 232

5.6.23.2 库仑滴定法 233

5.6.24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234

5.6.24.1 仪器性能要求 234

5.6.24.2 仪器装置 234

5.6.24.3 样品测定操作方法 235

5.6.24.4 注意事项 235

5.6.25 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 236

5.6.25.1 氯化物检查法 236

5.6.25.2 硫酸盐检查法 237

5.6.25.3 硫化物检查法 238

5.6.25.4 硒检查法 239

5.6.25.5 氟检查法 240

5.6.25.6 氰化物检查法 241

5.6.25.7 铁盐检查法 243

5.6.25.8 重金属检查法 243

5.6.25.9 砷盐检查法 247

5.6.25.10 铵盐检查法 251

第6章 药品通用检验方法 252

6.1 制剂检验通则 252

6.1.1 片剂 252

6.1.1.1 “重量差异”检查法 252

6.1.1.2 “确崩解时限”检查法 253

6.1.1.3 “融变时限”检查法 253

6.1.1.4 “发泡量”检查法 254

6.1.1.5 “分散均匀性”检查法 254

6.1.1.6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55

6.1.2 胶囊剂 255

6.1.2.1 “装量差异”检查法 255

6.1.2.2 “崩解时限”检查法 256

6.1.3 颗粒剂 256

6.1.3.1 “粒度”检查法 257

6.1.3.2 “干燥失重”检查法 257

6.1.3.3 “溶化性”检查法 258

6.1.3.4 “装量差异”检查法 259

6.1.3.5 “装量”检查法 259

6.1.4 注射剂 259

6.1.4.1 “装量”检查法 260

6.1.4.2 “装量差异”检查法 260

6.1.4.3 “可见异物”检查法 262

6.1.4.4 “无菌”检查法 262

6.1.4.5 “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262

6.1.4.6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262

6.1.5 栓剂 262

6.1.5.1 “重量差异”检查法 262

6.1.5.2 “融变时限”检查法 263

6.1.5.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63

6.1.6 散剂 263

6.1.6.1 “粒度”检查法 263

6.1.6.2 “外观均匀度”检查法 264

6.1.6.3 “干燥失重”检查法 264

6.1.6.4 “装量差异”检查法 265

6.1.6.5 “装量”检查法 266

6.1.6.6 “无菌”检查法 266

6.1.6.7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66

6.1.7 糖浆剂 266

6.1.7.1 “装量”检查法 266

6.1.7.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67

6.1.8 酊剂 267

6.1.8.1 “装量”检查法 267

6.1.8.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68

6.1.9 丸剂 268

6.1.9.1 “重量差异”检查法 269

6.1.9.2 “溶散时限”检查法 270

6.1.10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270

6.1.10.1 “粒度”检查法 271

6.1.10.2 “装量”检查法 272

6.1.10.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72

6.1.10.4 “无菌”检查法 272

6.1.11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 272

6.1.11.1 “重量差异”检查法 273

6.1.11.2 “装量”检查法 273

6.1.11.3 “干燥失重”检查法 274

6.1.11.4 “沉降体积比”检查法 275

6.1.11.5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75

6.1.12 膜剂 275

6.1.12.1 “重量差异”检查法 275

6.1.12.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76

6.1.13 气雾剂 276

6.1.13.1 “泄漏率”检查法 276

6.1.13.2 “每瓶总揿次”检查法 277

6.1.13.3 “每揿主药含量”检查法 278

6.1.13.4 “雾滴(粒)分布”检查法 278

6.1.13.5 “喷射速率”检查法 278

6.1.13.6 “喷出总量”检查法 279

6.1.13.7 “无菌”检查法 279

6.1.13.8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79

6.1.14 植入剂 279

6.1.14.1 “装量差异”检查法 279

6.1.14.2 “无菌”检查法 281

6.1.15 粉雾剂 281

6.1.15.1 “装量差异”检查法 281

6.1.15.2 “排空率”检查法 282

6.1.15.3 “每瓶总吸次”检查法 282

6.1.15.4 “每吸主药含量”检查法 283

6.1.15.5 “雾滴(粒)分布”检查法 284

6.1.15.6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84

6.1.16 喷雾剂 284

6.1.16.1 “每瓶总喷次”检查法 284

6.1.16.2 “每喷喷量”检查法 285

6.1.16.3 “每喷主药含量”检查法 286

6.1.16.4 “雾滴(粒)分布”检查法 286

6.1.16.5 “装量差异”检查法 286

6.1.16.6 “装量”检查法 287

6.1.16.7 “无菌”检查法 287

6.1.16.8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87

6.1.17 眼用制剂 287

6.1.17.1 “可见异物”检查法 288

6.1.17.2 “粒度”检查法 288

6.1.17.3 “沉降体积比”检查法 289

6.1.17.4 “金属性异物”检查法 289

6.1.17.5 “重量差异”检查法 290

6.1.17.6 “装量”检查法 291

6.1.17.7 “无菌”检查法 291

6.1.17.8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1

6.1.18 耳用制剂 291

6.1.18.1 “沉降体积比”检查法 291

6.1.18.2 “重量差异”检查法 292

6.1.18.3 “装量”检查法 292

6.1.18.4 “无菌”检查法 293

6.1.18.5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3

6.1.19 鼻用制剂 293

6.1.19.1 “沉降体积比”检查法 293

6.1.19.2 “重量差异”检查法 293

6.1.19.3 “装量”检查法 294

6.1.19.4 “无菌”检查法 294

6.1.19.5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4

6.1.20 洗剂、冲洗剂、灌肠剂 294

6.1.20.1 “装量”检查法 295

6.1.20.2 “无菌”检查法 295

6.1.20.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5

6.1.20.4 “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法 295

6.1.21 搽剂、涂剂、涂膜剂 295

6.1.21.1 “装量”检查法 295

6.1.21.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6

6.1.22 凝胶剂 296

6.1.22.1 “装量”检查法 296

6.1.22.2 “粒度”检查法 297

6.1.22.3 “无菌”检查法 298

6.1.22.4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8

6.1.23 贴剂 298

6.1.23.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298

6.1.23.2 “释放度”检查法 298

6.1.23.3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8

6.1.24 中药散剂 299

6.1.24.1 “粒度”检查法 299

6.1.24.2 “外观均匀度”检查法 299

6.1.24.3 “水分”检查法 299

6.1.24.4 “装量差异”检查法 299

6.1.24.5 “装量”检查法 299

6.1.24.6 “无菌”检查法 299

6.1.24.7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299

6.1.25 中药颗粒剂 299

6.1.25.1 “粒度”检查法 300

6.1.25.2 “水分”检查法 300

6.1.25.3 “溶化性”检查法 300

6.1.25.4 “装量差异”检查法 300

6.1.25.5 “装量”检查法 301

6.1.25.6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1

6.1.26 中药片剂 301

6.1.26.1 “重量差异”检查法 301

6.1.26.2 “崩解时限”检查法 301

6.1.26.3 “融变时限”检查法 302

6.1.26.4 “发泡量”检查法 302

6.1.26.5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2

6.1.27 煎膏剂(膏滋) 302

6.1.27.1 “相对密度”检查法 302

6.1.27.2 “不溶物”检查法 303

6.1.27.3 “装量”检查法 303

6.1.27.4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3

6.1.28 中药糖浆剂 303

6.1.28.1 “装量”检查法 303

6.1.28.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4

6.1.29 合剂 304

6.1.29.1 “装量”检查法 304

6.1.29.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4

6.1.30 中药胶囊剂 304

6.1.30.1 “水分”检查法 305

6.1.30.2 “装量差异”检查法 305

6.1.30.3 “崩解时限”检查法 305

6.1.30.4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5

6.1.31 酒剂 305

6.1.31.1 “总固体”检查法 305

6.1.31.2 “甲醇量”检查法 306

6.1.31.3 “装量”检查法 307

6.1.31.4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7

6.1.32 膏药 307

6.1.32.1 “软化点”检查法 307

6.1.32.2 “重量差异”检查法 307

6.1.33 中药注射液 307

6.1.33.1 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的“装量”检查法 308

6.1.33.2 “有关物质”检查法 308

6.1.34 中药眼用制剂 308

6.1.34.1 “可见异物”检查法 308

6.1.34.2 “粒度”检查法 309

6.1.34.3 “金属性异物”检查法 309

6.1.34.4 “装量”检查法 309

6.1.34.5 “无菌”检查法 309

6.1.34.6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09

6.1.35 中药丸剂 309

6.1.35.1 “水分”检查法 309

6.1.35.2 “重量差异”检查法 310

6.1.35.3 “装量差异”检查法 311

6.1.35.4 “装量”检查法 312

6.1.35.5 “溶散时限”检查法 312

6.1.35.6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13

6.2 药理学检验方法 313

6.2.1 无菌检查法 313

6.2.1.1 培养基 314

6.2.1.2 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315

6.2.1.3 方法验证试验 316

6.2.1.4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316

6.2.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20

6.2.2.1 检验量 320

6.2.2.2 供试液的制备 320

6.2.2.3 细菌、真菌及酵母菌计数 321

6.2.2.4 控制菌检查 323

6.2.2.5 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稀释液 328

6.2.2.6 微生物限度检查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328

6.2.2.7 微生物限度检查用试药、试液、指示剂 331

6.2.2.8 微生物限度标准 333

6.2.3 细菌内毒素检查 334

6.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5

6.2.3.2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335

6.2.3.3 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 335

6.2.3.4 凝胶法(方法1) 335

6.2.3.5 光度测定法(方法2) 338

6.2.4 热原检查法 339

6.2.4.1 供试用家兔 339

6.2.4.2 热原试验前的准备 340

6.2.4.3 热原检查法 340

6.2.5 异常毒性检查法 340

6.2.6 降压物质检查法 341

6.2.7 升压物质检查法 341

6.2.8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342

6.2.8.1 管碟法(第一法) 342

6.2.8.2 浊度法(第二法) 346

6.2.9 过敏反应检查法 351

6.2.10 洁净室(区)性能检测 351

6.2.10.1 人员进出洁净室(区)程序 351

6.2.10.2 洁净室(区)性能检测规程 353

6.2.10.3 不同行业标准要求 360

6.2.11 环氧乙烷残留量分析方法 361

6.2.11.1 环氧乙烷残留量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361

6.2.11.2 环氧乙烷残留量比色分析法 362

6.3 中药的一般检验方法 365

6.3.1 中药检验的目的及依据 365

6.3.2 检验用样品的采取 365

6.3.3 鉴定记录及结果判断 367

6.3.4 基源鉴定法 367

6.3.4.1 鉴定的步骤与方法 367

6.3.4.2 标本的采集与制备 370

6.3.4.3 设备、装置 371

6.3.5 性状鉴定法 372

6.3.5.1 性状鉴定的内容及描述方法 372

6.3.5.2 各类药材性状鉴定的注意事项 375

6.3.6 显微鉴定法 378

6.3.6.1 仪器、用具 378

6.3.6.2 标本片的制备 382

6.3.6.3 显微观察 386

6.3.6.4 显微测量 387

6.3.6.5 显微特征的描述 388

6.3.6.6 显微定位 400

6.3.6.7 注意事项 400

6.3.7 理化鉴定 402

6.3.7.1 理化鉴定的适用范围 402

6.3.7.2 理化鉴定的方法 403

6.3.8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杂质检查与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405

6.3.8.1 水分测定法 405

6.3.8.2 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409

6.3.8.3 重金属 410

6.3.8.4 砷盐 410

6.3.8.5 残留农药 410

6.3.8.6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 413

6.3.9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416

6.3.9.1 中药含量测定预处理的一般提取方法 416

6.3.9.2 中药含量测定的一般纯化方法 417

6.3.9.3 化学分析法 418

6.3.9.4 分光光度法 420

6.3.9.5 薄层扫描法 421

6.3.9.6 高效液相色谱法 422

6.3.9.7 气相色谱法 422

第7章 常用药品的检验标准与方法 423

7.1 醋酸泼尼松片 423

7.2 六味地黄丸 425

7.3 罗红霉素胶囊 429

7.4 板蓝根颗粒 431

7.5 安宫牛黄散 432

7.6 甲硝唑注射液 434

7.7 半夏糖浆 437

7.8 复方水杨酸酊 439

7.9 九华痔疮栓 440

7.10 克痤隐酮乳膏 441

7.11 双黄连口服液 442

7.12 壬苯醇醚膜 444

7.13 云南白药气雾剂 445

7.14 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 447

7.15 红霉素眼膏 448

7.16 氧氟沙星滴耳液 450

7.17 呋麻滴鼻液 451

7.18 二硫化硒洗剂 452

7.19 吲哚美辛搽剂 453

7.20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 454

7.21 吲哚美辛贴片 455

7.22 养心定悸膏 456

7.23 紫金锭 457

7.24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458

第8章 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的书写 460

8.1 原始数据的记录和运算 460

8.1.1 原始数据的记录 460

8.1.1.1 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460

8.1.1.2 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461

8.1.2 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 465

8.1.3 检验结果的误差 466

8.1.4 检验结果和检验方法的评价与校正 468

8.1.5 可疑数字的取舍 468

8.2 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 468

8.2.1 药品检验报告书的表头栏目及其填写说明 469

8.2.1.1 检验报告草稿的表头 469

8.2.1.2 表头栏目的填写说明 469

8.2.1.3 药品检验报告书中检验项目的编排与格式 469

8.2.1.4 药品检验报告书中各检测项目的书写要求 469

8.2.1.5 药品检验报告书的结论 470

第9章 分析化学的现状及展望 472

9.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472

9.2 分析方法的现状及展望 472

9.3 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 474

9.4 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 474

参考文献 476

练习题及答案 477

附录 494

附录A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附中外名称对照) 494

附录B 希腊字母表 497

附录C 罗马数字 497

附录D 数词头 498

附录E 国际单位制 498

附录F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GB) 502

附录G 检验分析中的法定计量单位 504

附录H 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25℃) 505

附录I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25℃) 506

附录J 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18~25℃) 507

附录K 标准电极电位(18~25℃) 508

附录L 重量分析换算因数 511

附录M 滴定分析换算因数 511

附录N 常用稀酸和稀碱的配制 513

附录O 常用试纸的制备 513

附录P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514

附录Q 碱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 515

附录R 液体相对密度与波美度对照表 517

附录S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摘自GB601-88) 519

附录T 缓冲溶液的配制 535

附录U 定量和定性化学分析滤纸的规格 535

附录V 可燃性气体的燃点和混合气体的爆炸范围(1.01×105Pa) 536

附录W 常见无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