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与杜平有缘&仓立德 1
辑一 1
未来中国五十年 3
国宝、面子和实力 6
中国亮出“信誉牌” 8
国家大剧院的传统包袱 11
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 14
洋教材里的新中国 17
期待一幅水墨奥运图 19
在北京感受“911” 21
为何留不住一座四合院 25
世博会、选美赛与势利眼 28
从英雄赞歌到宇宙飞船 31
现代中国的洋面孔 33
变革的媒体 35
球迷的越位现象 37
文化之美在艺术节之外 40
别慌,韩流没那么可怕 43
世界杯颠倒国际秩序 45
任何外来的都能变成中国的 48
浮躁表象下的沉静灵魂 50
中产阶级和布尔乔亚 53
成功的香港模式应该走出实验室 56
变与不变 59
学会与未来的中国打交道 62
回家过年:中华文明的神奇力量 65
停滞与流动 68
如何看当下的躁动心态 71
重塑民族性格的集体记忆 74
关于爱国主义 77
皇城根下的新式聚会 80
百年机遇与百年教训 84
感受世界重心的移动 87
也谈“民主”和“科学” 90
自信和不自信 93
所谓社会诚信 96
辑二 99
八国集团更需要中国 101
从朝鲜半岛看台湾海峡 104
中国和世界:究竟谁在变 107
妖魔化中国的季节 110
中国国际角色的划时代转变 112
世界新格局将始自欧亚大陆 115
中国影子下的七国集团 118
伊朗问题与中国和平崛起 121
“改变中国”与改变自己 124
柔性力量在崛起 126
中国外交新视野 128
全球视野里的能源安全 130
中日关系的症结何在 133
美国学生 亚洲学生 135
能否找到自己的模式 138
中国崛起是一种文化现象 141
崛起与外部挑战 144
只有现实主义者才能走到中国 149
要持续崛起还缺什么 152
传统外交受到非传统挑战 156
学新加坡该学什么 159
中国本身就是世界大舞台 163
中国成为国际秩序的支撑点 166
跻身“世界领导层”之后 169
尚未告别“靠天吃饭” 172
“中国特色”到了关键时刻 175
中国全球战略崭露头角 178
重返世界舞台的六十年 181
中美之间的操控与反操控 185
中美“共治世界”新诠释 188
辑三 191
谁来为记者掏粪 193
欧洲当代政治的书签 195
带你走一趟北约总部 197
库尔斯克号的沉没 199
澳洲这个马前卒 202
多一份公报又有何益 205
悲壮的太空之旅 208
可怜的看客 210
那美妙的“骑士之吻” 212
战争的意义在战场之外 214
鲍威尔外交的最后印记 217
美国百年外交新课题 220
美国姗姗来迟的“颜色革命” 223
法国:重新寻找国际角色的时代 226
新加坡: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 228
美国有三亿人口了都 230
你为什么不讲法语 233
古巴对美国,向左走向右走 236
国际秩序进入“后西方时代” 239
美国政治风景的历史性增色 242
从罗斯福到奥巴马 245
世界新秩序从伦敦峰会开始 249
面对“拉美开裂的血管” 252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