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慌张与偏执 2
第一章 无法扑灭的星火 2
真正的对手出现了 2
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 4
前头捉了张辉瓒 6
横扫千军如卷席 8
被粉碎的第三次“围剿” 9
第二章 强盗来了 12
蓄谋已久的侵略 12
“九一八事变” 14
东北三省的沦丧 16
政治和解的契机 19
“一&二八”淞沪会战 20
始终放不下的“剿共” 23
长城上的抗战 24
惶惶如不可终日 27
第三章 “一石多鸟”的策略 30
宋子文和“哈哈孔” 30
偏执于“围剿” 32
一次仓促的“革命” 34
其实都心知肚明 37
“打下了一个贵州” 40
渐渐控制的“巴壁虎” 42
不战而降的“南天王” 44
第四章 三个“莽撞”的人 48
日本人的步步紧逼 48
“驱使我刺杀的,只是我的良心” 49
“所谓我们的最低限度,就是如此” 51
“一定可以把他扭转过来” 53
一次改变历史的“硬干” 56
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 60
知识分子的忧虑 63
第五章 一团乱麻的时代 66
无所作为的农村改良 66
一无所获的资产阶级 71
真正的权威所在 75
“有一种操纵驾驭的嗜好” 77
历史的惯性 80
第五篇 艰苦的支撑 86
第一章 骤然而至的战争 86
卢沟桥上空的枪声 86
与其国内分崩,不如抗倭作战 88
突然而至的会战 92
一寸山河一寸血 95
毅然迁都抗战 97
全民抗战的到来 100
第二章 战争初期的会战 103
颇有声色的忻口会战 103
振奋人心的“台儿庄大捷” 106
消耗敌人的武汉会战 109
第三章 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13
获得了领袖的地位 113
设立了国民参政会 114
产生了一个新派系 117
第四章 性格决定命运 121
拒绝日本的和谈条件 121
“要知道日本是没有信义的” 123
那些“低调”的人们 125
“我不也成了汉奸?” 128
可耻的“艳电” 131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134
第五章 一个“蒋家王朝” 137
创了纪录的兼职 137
一个中世纪的人 139
俨然一个军机处 142
越来越臭的“榴莲” 145
原来它真的腐烂了 148
通货膨胀与腐败的关系 151
朽木上结出的恶果 154
第六章 相持中的抗战 157
“抗战到底的底在哪里?” 157
正面战场上的作战 160
沉渣重新泛起 167
第七章 快速壮大的力量 171
骨子里的敌视 171
“自己的拿手好戏” 174
“他们已经杀了第一刀” 177
“延安好比英国的伦敦” 182
“产生了赤诚的忠心” 186
第八章 在“逆风沙”中牵手 188
美国人来了 188
“是一位挺好的老头” 191
爆发了“史迪威事件” 196
第九章 温故一九四三年 200
天灾中的人祸 200
“对他的老百姓也毫无用处” 204
沮丧的知识分子 207
第十章 豫湘桂大溃退 210
令人悲痛的一幕 210
骑在一匹死马上 213
被戳穿的虚弱 214
几乎是灭顶之灾 216
“变成了他们可怜的对象” 219
第十一章 坚持到了最后 223
岌岌可危的日本人 223
“总裁独裁,中正不正” 225
迎来抗战胜利 228
第六篇 走向崩溃 234
第一章 外强中干 234
“威望到达了顶点” 234
“这就是天亮了吗” 237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242
“中央来了更遭殃” 243
第二章 身怀利器 247
心中又升刚暴之气 247
让子弹飞一会 251
“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254
“我有放枪的自由” 257
第三章 曾有的曙光 260
马歇尔来了 260
政协会议的作用 264
痛苦中的诱惑 266
政协会议决议案 267
“是被鸡唱出了曙光” 269
第四章 失去的时机 272
一部分人的恐慌 272
较场口的铁条 274
一种本能的反弹 277
“千不该,万不该,国民党最不该” 279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282
第五章 转折的年代 286
两种战略的较量 286
重点进攻的失败 289
又来了一颗“榴莲” 290
“使我哥哥成为替罪羊” 292
“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295
押上了全部的赌注 299
第六章 江河日下 302
解放军的大反攻 302
“自愧不知组织” 306
两难的司徒雷登 308
直率的魏德迈 312
第七章 如此的“国民大会” 314
所谓的“制宪国大” 314
“暗处是腐化的攫取” 317
不受限制的“总统” 319
“这比推举曹锟的选举还坏” 321
第八章 四面楚歌 325
大决战中的惨败 325
七十天的“烂污” 330
“我的脑筋已经是油尽灯枯了” 336
“要对付现实,必须首先对付蒋委员长” 340
第九章 仓皇而去 345
收拾不了的烂摊子 345
最是仓皇辞庙日 349
大事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