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3
一、理论意义 3
二、实践意义 4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5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5
二、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14
三、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价值和问题 16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原则和方法 19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点 20
第二章 技术负效应的表现 22
第一节 人的物质形态破坏的技术根源 22
一、人体自然性的破坏 23
二、物质资源的巨耗 25
三、生存条件的损毁 29
第二节 人的精神形态伤害的技术原因 32
一、意识形态的颠覆 32
二、社会心理的伤害 35
第三节 人的群体形态破坏的技术因素 36
一、关系的割裂 37
二、行为的干扰 41
三、状态的破坏 43
第四节 技术负效应的危害 46
一、技术负效应的毁灭性 47
二、技术负效应的伤害性 50
第三章 技术负效应的生成 55
第一节 生成的相关因素 55
一、技术的因素 56
二、社会的因素 58
三、文化的因素 62
第二节 生成的机制 67
一、领域内相关因素的联系性 67
二、领域间相关因素的联系性 69
第三节 生成的基本过程 70
一、主观性生成过程 70
二、客观性生成过程 71
第四章 技术负效应的控制 73
第一节 技术向度的控制 75
一、技术自身的控制功能 75
二、改变技术作用的特性 77
三、用新技术克服旧技术 78
四、发挥科学认识的作用 79
五、调节技术应用的过程 80
第二节 政治向度的控制 82
一、政治与技术交往的价值 83
二、变革社会的作用 84
三、管理和法律的作用 87
第三节 经济向度的控制 88
一、改变经济模式 89
二、调节消费需求 91
三、利用利益机制 92
第四节 文化向度的控制 93
一、思想观念的技术影响 94
二、道德规范的作用 96
三、教育功能的发挥 98
第五节 各种控制形式的关系 101
一、独立性 101
二、矛盾性 101
三、联系性 102
第五章 技术负效应控制的整合 103
第一节 技术负效应控制的相关分析 103
一、控制的力度分析 103
二、控制的效果分析 105
三、控制的问题分析 111
第二节 技术负效应控制整合的概念 114
一、什么是整合 114
二、技术负效应控制整合的界定 115
第三节 控制整合的机制 116
一、控制形式的相关联系 117
二、控制整合的具体方式 119
第四节 控制整合的价值 122
一、直接作用 122
二、间接作用 123
第五节 控制整合的具体实例 130
第六章 结论 134
参考文献 136
后记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