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淑秋,柳君泽主编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025730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一、二章);第二部分为“细胞与分子病理生理学”(第三至六章);第三部分为“基本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学”(第七至十三章),其中增加了肿瘤病理生理学,重点介绍癌基因与肿瘤的新进展;第四部分为“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第十四~十八章节)。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与内容 1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1

二、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1

三、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2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一、动物实验研究 2

二、临床实验研究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3

第二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4

一、健康的概念 4

二、疾病的概念 4

三、亚健康的概念 5

第二节 病因学 5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5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第三节 发病学 7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7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8

第四节 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转归 9

一、潜伏期 9

二、前驱期 10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10

四、转归期 10

第三章 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 13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 13

一、正常水、钠代谢 13

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17

三、体液容量过少 17

四、体液容量过多 19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24

一、正常钾代谢 24

二、低钾血症 26

三、高钾血症 28

第三节 镁代谢障碍 30

一、镁的正常代谢 30

二、低镁血症 31

三、高镁血症 31

第四节 钙、磷代谢障碍 32

一、钙、磷正常代谢 32

二、钙、磷代谢异常 34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38

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 38

一、酸碱的概念 38

二、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 38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39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41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41

二、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2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44

一、代谢性酸中毒 44

二、呼吸性酸中毒 47

三、代谢性碱中毒 49

四、呼吸性碱中毒 52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54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54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55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56

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56

二、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57

第五章 缺氧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概念 61

二、常用的血氧指标 61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机制和分类 63

一、缺氧的原因、机制和血气改变 63

二、缺氧的分类 67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68

一、缺氧对机体影响的分子基础 68

二、缺氧时组织与细胞的改变 70

三、缺氧时器官与系统的改变 71

第四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5

一、代谢氧耗率 75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75

第五节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76

一、去除病因 76

二、吸氧治疗 76

第六章 发热 78

第一节 概述 78

一、正常体温 78

二、体温升高 79

三、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79

第二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80

一、发热激活物 80

二、内生致热原 81

三、发热时体温的调节机制 83

第三节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88

一、物质代谢的改变 88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89

三、防御功能的改变 90

第四节 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91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91

二、发热治疗的病理学基础 92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94

第一节 概述 94

一、细胞信号及其类型 94

二、细胞受体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94

三、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97

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97

一、细胞外信号分子发放异常 97

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98

第三节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疾病列举 99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99

二、肿瘤 100

三、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 101

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103

第一节 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103

一、细胞周期的概述 103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104

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106

四、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的防治 107

第二节 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108

一、细胞凋亡的概述 108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 109

三、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 113

四、调控细胞凋亡与疾病的防治 116

第九章 应激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一、应激的概念 117

二、应激原 118

三、应激的分类 118

第二节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118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 118

二、急性期反应 122

第三节 细胞应激反应 123

一、HSP的概念与分类 123

二、HSP的功能 124

三、HSP表达的调控 125

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25

一、代谢变化 125

二、功能变化 126

第五节 应激与疾病 127

一、应激性溃疡 128

二、身心疾病——应激相关疾病 128

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129

第六节 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30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32

第一节 概述 132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132

一、原因 132

二、条件 133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33

一、自由基生成增多 133

二、钙超载 135

三、白细胞的作用 136

四、能量代谢障碍 137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138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38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39

三、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39

四、胃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139

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39

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40

第五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和病理生理学基础 140

第十一章 休克 142

第一节 概述 142

一、临床表现描述阶段 142

二、急性循环紊乱认识阶段 142

三、维循环学说创立阶段 143

四、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143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43

一、休克的病因 143

二、休克的分类 145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146

一、休克代偿期 146

二、休克进展期 148

三、休克难治期 149

第四节 参与休克微循环调节的神经体液因素 151

一、血管活性胺 151

二、调节肽 152

第五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代谢变化 155

一、细胞膜的变化 156

二、线粒体的变化 156

三、溶酶体的变化 156

四、细胞代谢障碍 156

五、细胞死亡 157

第六节 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157

一、肾功能的变化 157

二、肺功能的变化 157

三、心功能的变化 158

四、脑功能的变化 158

五、胃肠道功能的变化 158

六、肝功能的变化 159

七、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159

八、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 159

第七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59

一、MODS的病因及分型 160

二、MODS的发病机制 160

第八节 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63

一、病因学防治 163

二、发病学治疗 164

三、支持与保护疗法 165

第十二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67

第一节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平衡 167

一、机体的凝血系统 167

二、机体的抗凝血系统 168

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调节 170

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功能平衡紊乱 171

一、血栓形成 171

二、出血倾向 174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75

一、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 176

二、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77

三、DIC的分期和分型 178

四、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79

五、DIC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81

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183

第一节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与诱因 183

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183

二、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184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185

一、按心力衰竭的发生部位分类 185

二、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 186

三、按心排出量的高低分类 186

四、按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分类 186

五、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 186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187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187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 187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 190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91

一、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192

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194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195

第五节 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95

一、心排出量减少 196

二、静脉淤血 197

第六节 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99

一、防治原发病,避免或消除诱因 199

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200

三、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 200

四、改善心肌舒缩功能 200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202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03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03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05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211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211

二、呼吸系统变化 211

三、循环系统变化 212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213

五、肾功能变化 214

六、胃肠变化 214

第三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14

一、防止与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 214

二、提高PaO2 214

三、降低PaCO2 214

四、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的功能 215

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 216

第一节 概述 216

一、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216

二、肝功能不全的分类 217

三、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 218

第二节 肝性脑病 221

一、概念、分类与分期 221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22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226

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27

第三节 肝肾综合征 228

一、病因和类型 228

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28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230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230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231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 232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232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233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与分类 233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234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 236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38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238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239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 239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240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241

第四节 尿毒症 243

一、尿毒症毒素 243

二、尿毒症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病机制 244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45

第十七章 脑功能不全 247

第一节 概述 247

第二节 认知障碍 248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248

二、认知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248

三、认知障碍的类型和原因 249

四、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 250

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55

第三节 意识障碍 256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256

二、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 257

三、意识障碍的原因 257

四、意识障碍的发病和机制 258

五、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260

六、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61

英中文词汇对照 263

参考文献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