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现有研究述评 2
(一)群体性事件的视角 3
(二)集体行动的视角 7
(三)新媒体的视角 11
三 概念界定和结构安排 15
(一)概念界定 15
(二)结构安排 25
第一章 现实困境与理论解释一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原因分析 28
(一)认同分化 29
(二)政策过程的失衡 40
(三)官员机会主义 49
二 开放系统下的政治机遇 61
(一)开放政治系统 61
(二)抗议创造机遇 77
第二章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历史发展与功能特征一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历史回顾 93
(一)明清时期 95
(二)民国时期 98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外政策参与的阶段划分 103
第一阶段:革命型政策参与(1949—1978年) 104
第二阶段:动员型政策参与(1979—2001年) 108
第三阶段:政党引导下的有序政策参与(2002年至今) 112
三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功能和类型 115
(一)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基本功能 115
(二)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基本特征 123
(三)制度外政策参与的四种类型 130
第三章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运行逻辑一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研究方法 135
(一)演化博弈方法的引入 136
(二)变量选取的意义 142
二 制度外政策参与的行动分析 149
(一)匿名性对抗式政策参与 149
(二)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 150
(三)非匿名性非对抗式政策参与 153
(四)非匿名性对抗式政策参与 155
三 制度外政策参与和制度变迁 158
(一)协议式政策参与的限度和空间 160
(二)对抗式政策参与的限度和空间 163
第四章 体制改革与制度演进一 用民主制约权力 169
(一)制约权力的不同路径 170
(二)参与核心要素的强调 174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179
(一)遏制单极性利益集团 180
(二)重视社会精英的参与 183
(三)提升社会的组织化水平 189
三 社会认同的重塑 196
(一)总体性社会的瓦解 197
(二)宽容促进制度耦合 200
(三)发挥政党的引领作用 207
四 小结 215
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