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选题缘由 1
(一)从课程实施状况反思教师课程理解 1
(二)“教师课程理解”研究的意义 7
二、释题 9
(一)教师 9
(二)课程 10
(三)教师课程理解 14
三、教师课程理解的对象 20
(一)课程理论 20
(二)课程文本 20
(三)课程行动 21
四、相关研究述评 21
(一)“课程观”研究 21
(二)“教师与课程关系”研究 25
(三)“教师课程理解影响因素”研究 27
五、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 31
(一)分析框架 31
(二)研究方法 32
第一章 教师的课程理解 33
一、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38
(一)课程目标构成 38
(二)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49
(三)课程目标的作用 58
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81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81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 87
(三)课程的类型 91
三、对教学的理解 100
(一)价值目标的具体化、系列化 101
(二)内容结构的呈现与展开 108
(三)方法的掌握与合理迁移 109
四、对课程评价的理解 114
(一)评价主体 114
(二)评价方式 119
第二章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122
一、新课程方案及培训 125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 126
(二)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 129
(三)新课程评价变化 135
(四)新课程培训 136
二、教育环境 139
(一)课程资源 140
(二)教师文化与学校制度 143
(三)班级组织 150
三、社区价值观 155
(一)学校所处的社区 155
(二)社区的价值观与期望 156
四、教师自身因素 160
(一)教师责任感 160
(二)教师专业知识 164
(三)教师熟悉的教学模式及其效能 166
第三章 理解课程的实践者 171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理解的多样性 171
(一)“万花筒”:教师课程理解的共时分布 172
(二)“马拉松”:教师课程理解的历时演变 177
二、课程实践者的个人差异 179
(一)作为“个人”的教师 180
(二)教师身处其中的工作环境 182
(三)教学文化 185
三、理解课程的实践者 187
(一)不同取向“教育实践”研究的启示 187
(二)“教育实践”——一个独特的场域 190
(三)理解“课程的实践者” 192
第四章 课程变革 198
一、课程编制的理论问题 198
(一)课程理论与政策 198
(二)课程政策的理论基础 201
(三)课程编制 204
二、学校课程 206
(一)学校课程领导——现状与思考 206
(二)教师课程理解——学校课程的基础 208
(三)关系中的抉择——运作的课程 209
三、学校课程变革原则 210
(一)课程制度、文化一致性原则 210
(二)课程的物质保障原则 211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策略建议 212
结语 215
附录一 调查问卷 219
附录二 课堂记录学生座次简表 224
附录三 《掌声》教学实录 225
附录四 L市某中学初三家长会实录 238
附录五 L市郊区某中学教师座谈会记录 246
附录六 福建教育学院2006级中文系(1)班、(2)班部分学员座谈 248
参考书目 251
后记 259
补记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