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之一:政府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理性思考&刘杰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改革的历史轨迹 2
1982年政府改革:从“包揽一切”走向经济建设 2
1988年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5
1993年机构改革:适应市场经济 7
1998年改革 10
2003年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3
转型期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政府改革的新取向 18
转型期对传统政府治理提出挑战 18
近年来政府改革新取向 21
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导向 28
公共服务:现代政府的基本功能 29
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性缺失 32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和原则 33
单一制国家体制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导向 36
近三十年中国政府改革的历史逻辑与理性思考 40
专题之二: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历程与创新发展&黄凯锋 45
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做法 45
从稳妥为重到适时调整 45
从允许争论到明确立场 47
从规范倡导到体系构建 50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 52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54
当前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 57
一元与多样的关系问题 57
稳定与流变的关系 58
理性内涵与感性载体的关系 58
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59
广泛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59
促进精神生产与精神消费的良性互动 61
以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政治责任心讲究“说法”和“做法” 63
专题之三:经济发展的经验探析与前景展望&胡晓鹏 65
中国经济改革的双重属性 65
渐进型改革中的经济发展 66
激励型改革中的经济发展 70
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与点评 73
战略大调整:新“八字”方针的确定和实施 73
农村的崛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74
城市的变革: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繁荣 78
模式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80
改革的转折: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83
经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剖析 84
中国经济改革的教训 84
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 86
未来经济改革的前景展望 92
为什么要启动新一轮经济改革 92
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特征与内涵 94
新一轮改革要关注的重点 98
结束语 105
附录 107
参考文献 110
专题之四:就业制度的渐进探索与创新实践&刘社建 113
导言 116
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制的就业制度 118
1978年至1991年的双轨制就业制度 120
双轨制就业制度概况 120
双轨制就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21
该时期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 124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25
1992年至2001年的以再就业工程为核心的就业制度改革 126
就业制度改革概况 126
再就业工程 129
大力实施职业培训与职业指导 130
实施劳动预备制度 131
加大就业立法推进就业制度改革 131
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 132
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 132
下一步改革方向 133
2002年至2007年的以积极就业政策为主的就业制度改革 134
积极就业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134
继续扩大就业再就业 141
加强失业调控工作 142
有效加强职业培训 142
积极促进特殊群体就业 144
2007年以来的就业制度改革 146
“十一五”时期的就业制度改革 148
三十年就业制度改革的反思 149
就业制度改革舍本逐末? 150
政府是救火队员? 152
劳动者自身在就业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153
劳动力市场与企业应发挥何种作用 154
有效扩大就业构建的措施建议 155
未来就业制度改革展望 155
有效扩大就业的思路 156
有效扩大就业的具体对策 156
参考文献 159
专题之五:医疗卫生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金彩红 1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历史回顾 160
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严重差距,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161
医疗卫生服务总量不断上升,但人均服务量下降,重治疗轻预防导致卫生系统效率低下 164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健全,但覆盖面仍有待扩大,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167
卫生总费用迅速增长,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居民个人负担比例过高 169
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近年来有些健康指标改善缓慢或停滞不前,城乡和地方间的健康差距仍然存在 173
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点评 176
影响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重大决策 176
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改革 184
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改革的对策建议 196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197
改革的对策建议 197
参考文献 202
专题之六:外交战略的适时调整与价值导向&曹泳鑫 204
继承中发展 208
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内涵和基本逻辑 211
从强调政治斗争到强调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 212
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以霸权为目的的世界主义 213
全方位开放的外交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216
思想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其文化基础 2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主题定位 219
发展、进步与和谐的价值追求和多元模式主张 220
以人为本的人权理论和国际人权主张 221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和谐世界 227
和平共处、合作发展、和谐世界的内在统一 239
专题之七:文学演进的时代印记与开阔空间&刘轶、袁红涛 25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学发展的三大历程 250
重新复苏和初步繁荣:“新时期文学” 251
多元并存与深刻转型:90年代文学 253
新格局与新走向:“新世纪文学” 25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259
坚持“二为”方向,但艺术表现多元化 260
文学创作数量众多,但社会影响力较为弱化 260
文学思潮、流派不断创新,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261
深刻反映社会主义进程的文学精神 262
艺术展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时代精神 263
锐意创新的文学大趋势 269
努力塑造创业者的新形象 273
创业者的艺术长廊及其时代特征 273
多姿多态的现代普通人形象及其他形象 284
主流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的互动互补 298
主流文学的特征、功能和不足 298
精英文学的探索、价值和困境 300
大众文学的盛行、媚俗和导向 302
三种文学的互动、互补与雅俗共赏的探求 307
参考文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