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1
第1章 什么是货币 3
1.1 导言 3
1.2 定义货币的微观方法 4
1.3 从货币的职能角度定义货币 10
1.4 基于统计特性的货币定义 12
1.5 正确定义货币的重要性 13
附录1.1 欧元区、美国、日本和英国对货币的定义 14
附录1.2 (净)金融资产的概念(资金流动性分析) 15
第2章 货币需求 17
2.1 导言 17
2.2 货币数量论和剑桥方程式 18
2.3 利率: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之一 20
2.4 卡甘的货币需求函数 26
2.5 财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之一 26
2.6 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28
附录2.1 协整分析 30
第3章 货币供给过程:传导过程的起点 32
3.1 导言 32
3.2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创造和控制 33
3.3 银行体系的综合资产负债表以及货币存量的供给 37
3.4 货币创造过程 38
3.5 货币供给的价格理论模型 43
附录3.1 针对冲击的“普勒分析” 52
第4章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57
4.1 导言 57
4.2 人们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有限认识 59
4.3 数量论渠道 60
4.4 利率渠道 64
4.5 预期渠道(菲利普斯曲线) 76
4.6 总结 92
附录4.1 最初的普勒模型 93
附录4.2 “价格缺口”概念 96
第2篇 货币政策的国内部分 99
第5章 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标 101
5.1 导言 102
5.2 长期观点:只有价格稳定最重要 105
5.3 短期的通货膨胀和产出增长 117
5.4 “稳定导向型货币政策”的操作问题 121
5.5 总结 127
附录5.1 名义GDP目标制的不同情形 127
附录5.2 持有次优货币的福利损失计算 128
第6章 货币政策的制度框架Ⅰ:“(遵循)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130
6.1 概述 130
6.2 货币政策应遵循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131
6.3 限制中央银行相机抉择的主要理由 131
6.4 中央银行受到的外部规则限制 134
6.5 传统争论概述 138
6.6 “时间不一致”:支持规则的新理由? 138
附录6.1 银行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争论 158
第7章 货币政策的制度框架Ⅱ:中央银行法规的设计 160
7.1 概述 161
7.2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161
7.3 中央银行的问责制 172
7.4 不称职中央银行行长的问责 178
附录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支付体系中的技术 182
第8章 稳定导向的货币政策策略(“单一规则”) 186
8.1 单一规则的功能 187
8.2 “单一规则”、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的指示器 190
8.3 货币供应量目标制 193
8.4 通货膨胀目标制 200
8.5 泰勒规则:适用于操作目标的规则 209
8.6 名义GDP规则 214
附录8.1 作为货币政策态势指示器的收益结构 220
第9章 世界主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框架 229
9.1 世界主要中央银行的绩效比较 229
9.2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 231
9.3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 235
9.4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施框架 242
9.5 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框架 245
9.6 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 250
第10章 货币政策工具 253
10.1 货币政策工具的一般要求 253
10.2 基础货币目标制还是利率目标制 255
10.3 货币政策各个工具的重要性 263
10.4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市场管理 272
10.5 美联储的货币市场管理 279
10.6 英格兰银行的货币市场管理 281
10.7 日本银行的货币市场管理 284
10.8 新政治经济学和货币政策工具 285
第11章 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 287
11.1 导言 287
11.2 货币性铸币税和财政性铸币税 288
11.3 宏观经济稳定和铸币税融资 290
11.4 最优铸币税 297
第3篇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 299
第12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301
12.1 导言 301
12.2 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之一 302
12.3 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之一 305
12.4 开放经济条件下价格水平的控制 315
第13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策略 321
13.1 导言 321
13.2 大货币区 322
13.3 实行汇率目标制的开放型小国 323
术语表 338
参考文献 351
译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