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对民国时期外债新的考察视角 1
一、关于民国时期外债的界定问题 1
二、民国时期外债的阶段性特征 5
三、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9
第二节 外债与民国时期经济变迁的研究取向 11
一、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总结 11
二、外债与经济变迁关系的研究方法问题 16
第二章 民初地方外债与地方经济变革 21
第一节 民国初期摇摆的地方外债政策 21
一、民初对地方外债的限制 21
二、善后大借款与地方外债 25
第二节 纠纷不断的安徽地方外债 28
一、财政困厄下的怡大借款偿还纠纷 28
二、以矿产为押的军政外债 31
第三节 奉天地方外债的泛滥与成功清理 34
一、财政金融困顿下地方外债的滥借 34
二、经济、财政的改善与外债的清欠 40
第三章 外债与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币制改革的夭折 45
第一节 清末民初币制改革中外债因素 45
一、列强共同干预币制改革 45
二、币制实业借款的无疾而终 49
三、五国银行团与币制借款 55
第二节 西原借款中的金券问题 58
一、日本对日华货币一体化的企图 58
二、《金券条例》的实行与流产 62
第四章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路外债的异化 67
第一节 民初铁路外债陷入困局 67
一、严禁商路擅借外债 67
二、浦信、宁湘铁路借款的半途而废 76
第二节 新银行团对铁路投资权的垄断和无为 88
一、新银行团对铁路贷款权的控制 88
二、新银行团的无所作为 94
第五章 债信重树与铁路外债再度扩张 102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对铁路债务的整理 103
一、铁路债务整理的延迟 103
二、在债务整理之前进行铁路整理 112
三、铁路外债分别整理的实施 118
四、铁路外债整理的功效评说 129
第二节 中外合作的铁路外债举借模式 136
一、债券质押借款成为华资银行投资铁路的新模式 136
二、内外资结合与借用外资的新模式 147
第六章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列强对华贷款 155
第一节 棉麦大借款的用途之争 156
一、棉纺企业与政府在棉麦借款目标上的差异 156
二、全国经济委员会与棉麦借款 166
三、棉麦借款与救济农村 172
第二节 法币改革前后的外债问题 175
一、金贵银贱之下的借款诉求 175
二、外债影响下的海关金制度 180
三、镑券计划与镑汇制的讨论 185
四、出售白银名目下的借款 192
五、法币改革后外债的新趋向 195
第七章 战争状态下外债的经济效应 204
第一节 易货偿债模式与战时对外贸易 205
一、易货偿债政策的确定 205
二、易货偿债的经济连带效应 210
三、易货偿债增强统制经济实施力度 212
第二节 战时铁路外债的举借与停滞 215
一、无功而返的铁路外债 216
二、西部铁路建设规划与外债问题 226
第八章 民营工矿业外债的个案研究 232
第一节 安徽近代矿业外债探微 232
一、售砂借款的开启 232
二、债务负担的日益加重 237
三、裕繁与日本的复杂债务关系 239
第二节 申新七厂风波解析 243
一、汇丰银行拍卖申新七厂的缘起 243
二、政府与华资银行对申新七厂事件的回应 247
三、汇丰银行最终取消拍卖 253
第三节 民生公司的外债问题 255
一、寻求政府担保的举债 255
二、历经波折的偿债 259
三、民生公司的新生 260
第九章 外债与近代金融市场变迁 262
第一节 外债与华资银行关联性增加 262
一、华资银行为政府举债提供业务支持 262
二、华资银行在政府信用支持下举借外债 267
三、华资银行经营外债债券 269
第二节 主动引入外债与华资银团的艰难发展 275
一、陷于流产的中华银公司 275
二、建立新运作机制的中国建设银公司 282
第十章 外债对经济变迁影响的宏观透视 287
第一节 外债与近代中国产业经济起飞的落空 287
一、外债与近代中国的投资需求 287
二、外债对经济发展先导产业的形成作用有限 290
三、国内资本形成能力对外债效应的制约 293
第二节 经济民族主义与近代外债的悖论 300
一、关于经济民族主义在近代外债研究中的价值 300
二、外债问题上的保护主义倾向 303
参考文献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