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卷 文化精神与文学审美 4
第一编 现代性和学术文化 4
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反思——兼论当代中国的精神重建问题 4
时间性分析: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点考察 14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与现代性问题 26
“纯学术”与中国学术的现代性 35
中国现代学术:品位提升与境界开拓 38
学术范式转型与批判意识 42
知识分子问题:现实状况与话语体系 47
从历时视域看儒学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构 56
论吴宓思想的体系性及其“一多”观念 67
第二编 文学审美中的文化 79
试论《尤利西斯》的父与子主题和文化间性 79
《杜伊诺哀歌》及其他——关于里尔克的读解 94
中美文化关系研究的一种模式——以赫西的小说《召唤》为个例 108
再回首:中俄文学之交的审视与展望 119
外国文学研究中哲理意蕴的探讨 123
[附录]从《金刚经》和《红楼梦》看文学与宗教的分野 132
从多丽丝·莱辛获诺贝尔文学奖想到的 137
除了隔膜,还有什么?——也说缪勒的得奖及其他 139
论吴宓的古体诗写作 142
第三编 文化和学科建设 156
全球化语境的反思和外国文学研究的当下使命 156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代语境与危机问题 166
现代意识观照下的可比性问题 177
也谈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问题 186
近三十年中国美学史专著中的若干问题 196
“文化儒学”:当代儒学新的发展空间——兼评“人文儒学”与“后儒学” 211
下卷 文化批判与反思 228
第四编 文化立场的基准 228
文化的自觉 228
文化的理想 230
文化的世纪 232
原住民:文化传统问题的突现 234
文化教育与实用主义 236
开放的态度 239
追星现象与偶像崇拜 242
知识社会之种种 247
“审美文化”的尴尬 250
上海文化:断层上的重造 253
第五编 文化现象透析 257
小议“身体性” 257
从文化研究视角看《无极》之争 260
网络风云与“文化批判” 263
全民作秀的时代? 266
教师节的悲哀 269
慈善捐助那点事 271
抄袭与学术复制 273
周立波:不止一代人需要的文化回忆 276
大师,在公共知识分子的喧嚣中离去 280
生命中应当感谢谁? 283
第六编 守望文化家园 287
质疑“儒家文化保护区”的倡议 287
从概念到概念的讹误 290
“有机知识分子”:不仅仅是翻译问题 292
学术真理、政治正确与个人是非——小评“鲁迅活着会怎样”的重开争端 297
[附录]论“费厄泼赖”应该立行 299
在“纪念”的名义下——评一篇关于吴宓诞辰110周年的文章 305
以最热切的真诚 311
你好!《圣路易》 313
[附录]新的史学观——读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 316
如何成就文化大国才是问题关键 320
谁是发现李白生于碎叶的第一人? 325
读《天父下凡诏书》 327
诗,不在乎冷落 332
常怀敬畏之心 334
[附录]敬畏自然——日本大海啸静思录 336
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