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1
一、远祖辛弃疾 2
二、近祖的迁徙 3
三、“世绍耕读” 3
四、新学、新家、新希望 4
五、家中期待的男孩 5
六、“一心”的渊源 6
第二章 幼受庭训,学跨中西 7
一、父亲辛干 8
二、严格的家教 9
三、童年时性格无比坚强 10
四、舞弄棍棒的结果 10
五、少小离家,求学南京 11
六、博学多才,志存高远 12
七、和军事教官的斗争 13
八、高二考取清华 14
九、入学交大 14
第三章 庚款留英,攻读有成 19
一、报名前的准备 20
二、投考造船学科 21
三、回家成婚 22
四、忍耻是为了雪耻 22
五、造船业紧系祖国荣辱 23
六、庚款留英的由来 24
七、录取和准备出国 26
八、攻读造船工程 27
九、攻读造舰工程 28
十、心系祖国神圣抗战 30
第四章 初登杏坛,蜚声西北 33
一、毅然离英,勇赴国难 34
二、经美返沪,由港抵渝 35
三、恪守先约,耿直不阿 35
四、国立西北工学院 36
五、年轻教授的第一堂课 38
六、盛况空前,影响久远 39
七、“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1
八、运筹内陆,志在沧海 42
九、无形的人格力量 43
十、爱国情怀,贫贱不移 44
第五章 投身造船,企校并举 47
一、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48
二、招商局与交通大学 49
三、主持抢修六大江轮 50
四、多做实事,不计名义 53
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56
六、驱除倭寇,复员东归 56
第六章 忧国忧民,企盼光明 59
一、回乡团圆,定居上海 60
二、领导才干,有口皆碑 61
三、满腔热望,终成泡影 63
四、创建验协,“外争国权” 64
五、爱生帮困,尽心竭力 66
六、保护学生,肝胆相照 68
七、“我是不走了” 69
八、迎来新时代的曙光 71
第七章 自主设计,快速起步 73
一、临危受命,旗开得胜 74
二、创建当代中国船舶设计机构 77
三、厉兵秣马,常备不懈 80
四、广罗人才,壮大队伍 81
五、“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83
六、顾全大局,一心为公 84
七、科学管理,功效卓著 85
八、完善制度,知人善任 88
九、在职教育,诲人不倦 89
十、提携后学,长者风范 92
十一、尊重前辈,仁厚为人 94
十二、克己奉公,关怀部属 95
十三、设计事业,蒸蒸日上 97
第八章 发展科研,开山奠基 101
一、创建当代中国船舶科研机构 102
二、创建中国第一座船模试验池 103
三、科研事业,前景广阔 107
四、丰富藏书,放眼世界 110
五、高瞻远瞩,培养青年 113
六、赴苏考察,呕心沥血 114
七、光明磊落,直言敢谏 120
第九章 热爱教学,匠心独运 129
一、教书育人,视同天职 130
二、精心备课,循循善诱 133
三、授课艺术,精益求精 136
四、“一张一弛”,严宽相济 137
五、精品课程,源远流长 138
六、爱国教育,贯穿始终 140
七、“造船界的全才,全方位的教授” 142
第十章 好学不倦,笔耕不息 145
一、夜以继日,自编教材 146
二、“抽闲执笔”,刻意创新 147
三、博采众长,与时俱进 149
四、著书立说,无偿奉献 150
第十一章 学术兴会,众望所归 153
一、后起之秀,初露头角 154
二、倡导学术,促进交流 154
三、努力复会,创建船协 158
四、发展分会,成立支会 159
五、超常献身,深受爱戴 161
六、身体力行,推动出版 162
七、学术成就,举世瞩目 164
第十二章 言传身教,家中楷模 167
一、孝敬父母,感人至深 168
二、夫唱妇随,心心相印 170
三、潜移默化,教子有方 171
四、尊老爱幼,众亲归心 176
第十三章 英年早逝,功业长存 181
一、出访遇冷,启程维艰 182
二、病现英伦,赴苏诊治 185
三、沉疴不起,淡定自若 186
四、“痛失英才”,千人公祭 188
五、发行遗著,泽被后世 191
六、纵观百年,评说一生 192
后记 197
辛一心先生年表 211
辛一心先生论著一览 219
辛一心先生原著选登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