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贺文集锦 3
祝潘富恩教授八十华诞贺诗二首&李锦全 3
为潘富恩教授仁者寿&张立文 4
助人的优秀风范——与潘富恩教授交往的回顾&祝瑞开 6
仁者潘公&夏乃儒 8
亦师亦友卅余载——恭贺潘富恩教授八十华诞&陈增辉 10
恭祝潘富恩先生八十华诞&郭齐勇 15
中国哲学及其使命——为祝贺潘富恩教授八十华诞作&谢遐龄 18
潘富恩教授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蒋广学 22
道德文章 为人师表——贺潘师富恩先生八十寿辰&殷小勇 26
仙风道骨 润物无声——献给恩师潘富恩先生80华诞&陈天林 28
敬贺恩师潘夫子八秩华诞&王新春 30
二、中国哲学研究 33
关于继承优良道德文化传统的几个问题&朱贻庭 33
论中国佛教的曲折发展及其现代意义——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洪修平 44
思想史的界定与门径——以两部学案为例&何俊 52
问乐——儒道两家关于幸福的观念&陈少明 61
儒家“中道”哲学的丰富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徐克谦 76
中庸、冲和、太和——论“致中和”的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程梅花 83
孔门对《周易》的解读&戴琏璋 93
孔子的心性学说结构&杨泽波 108
论《庄子》“物无贵贱”说之双重意蕴&高瑞泉 117
儒家王道政治秩序的构建及其遇到的困境——以“管仲之器小哉”的诠释为例&干春松 129
《春秋公羊传》的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李宗桂 138
中国哲学的兴起与《周易》之制作&郭沂 142
墨子的时空观研究&徐希燕 157
外圆内方、刚柔相济——试论《周易》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陈代波 165
《吕氏春秋》结构体系辨析&刘慕方 175
郑玄以《易》笺《诗》新考&陈居渊 182
汉代的卦气说&刘光本 197
王弼玄学与阳明心学“一个世界”的共通性&张琳 211
论道教的全球化&孔令宏 217
从吠檀多到儒家心学&吴学国 231
“统合儒释,宣涤疑滞”——以柳宗元为个案的儒、释观的考察&东方朔 240
唐宋间“孟子升格运动”考论&徐洪兴 257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思考——以张载为中心&丁为祥 282
原始反终——对周敦颐《太极图》意义的一种阐述&陈天林 296
从朱子与阳明两家之《大学》疏解看中国的解释学&冯达文 303
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李景林 315
略论朱熹“敬论”&吴震 330
“心之全德”——朱子对“仁”范畴的价值提升&白奚 343
朱熹对“慎独”的误读及其在经学诠释中的意义&梁涛 348
朱熹的《周易》观&王新春 357
善与至善:论朱子对《大学》阐释的一个向度&郭晓东 371
物·势·人——叶适哲学思想研究&杨国荣 386
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董平 394
吕祖谦对老庄思想的兼容与改造&李仁群 402
宋儒境界系统解析&付长珍 408
祭天仪式之“理论”&钟鸣旦 416
从明儒的“号”:山、水、川、谷看“心性之学”&刘康德 429
气本论与心学的格物之争——记罗钦顺与王阳明的两封通信&虞圣强 436
易哲学发展史之一嬗变——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探析&杨月清 442
王夫之的中医学思想及其哲学意义&徐仪明 451
李栗谷的“人心道心”说&林月惠 459
李晃对程朱“主敬”思想的扬弃&金仁权 472
论愚潭的主理论哲学思想&洪军 480
“中国哲学”在东京大学的晚近演变——日本人文教育改革一瞥&陈来 498
略论近代中国的大同思潮&朱义禄 504
李大钊对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早宝贵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陈增辉 518
至善与圆善——论牟宗三对康德三个公设的消解&殷小勇 526
道德感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以牟宗三与海德格尔的争执为中心&陈迎年 531
大同思想与理想社会——以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为中心&细谷敬子 544
别具特色的思想家评传——读《吕祖谦评传》&陈卫平 557
三、采访与传略 563
执教半世纪 桃李遍五洲——记复旦大学潘富恩教授&段文明 563
潘富恩:培养了36位博士的导师&金辉 565
诲人不倦的哲学导师&双溪 570
潘富恩传略&潘瓯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