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闲集 3
序言 3
一九二七年 9
无声的中国 9
怎么写(夜记之一) 15
在钟楼上(夜记之二) 22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并来信) 30
匪笔三篇 33
某笔两篇 38
述香港恭祝圣诞 41
吊与贺 45
一九二八年 48
“醉眼”中的朦胧 48
看司徒乔君的画 54
在上海的鲁迅启事 57
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 60
扁 68
路 70
头 72
通信(并Y来信) 75
太平歌诀 83
铲共大观 86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89
革命咖啡店 95
文坛的掌故(并徐匀来信) 98
文学的阶级性(并恺良来信) 102
一九二九年 106
“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106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108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111
“皇汉医学” 116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119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122
柔石作《二月》小引 125
《小彼得》译本序 128
流氓的变迁 132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135
书籍和财色 137
我和《语丝》的始终 140
鲁迅译著书目 149
二心集 161
序言 161
一九三○年 166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166
习惯与改革 182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185
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189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191
我们要批评家 197
“好政府主义” 200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203
《进化和退化》小引 206
《艺术论》译本序 209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夜记之五,不完。) 221
一九三一年 226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226
柔石小传 229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232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235
上海文艺之一瞥 240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 252
答文艺新闻社问 254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256
沉滓的泛起 266
以脚报国 270
唐朝的钉梢 273
《夏娃日记》小引 275
新的“女将” 278
宣传与做戏 281
知难行难 284
几条“顺”的翻译 287
风马牛 291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 294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297
《野草》英文译本序 300
“智识劳动者”万岁 302
“友邦惊诧”论 304
答中学生杂志社问 307
答北斗杂志社问 309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并Y及T来信) 311
关于翻译的通信(并J.K.来信) 315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文,并附记) 330
南腔北调集 353
题记 353
一九三二年 357
“非所计也” 357
林克多《苏联闻见录》序 360
我们不再受骗了 364
《竖琴》前记 367
论“第三种人” 372
“连环图画”辩护 377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382
《自选集》自序 386
《两地书》序言(文略,见第8卷《两地书》) 390
祝中俄文字之交 390
一九三三年 395
听说梦 395
论“赴难”和“逃难” 399
学生和玉佛 403
为了忘却的记念 405
谁的矛盾 415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418
《萧伯纳在上海》序 423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 426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431
关于女人 435
真假堂吉诃德 438
《守常全集》题记 441
谈金圣叹 445
又论“第三种人” 448
“蜜蜂”与“蜜” 453
经验 456
谚语 459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462
沙 465
给文学社信 468
关于翻译 471
《一个人的受难》序 474
祝《涛声》 477
上海的少女 481
上海的儿童 484
“论语一年” 487
小品文的危机 492
九一八 496
偶成 501
漫与 504
世故三昧 508
谣言世家 512
关于妇女解放 515
火 518
论翻印木刻 521
《木刻创作法》序 525
作文秘诀 528
捣鬼心传 532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535
《总退却》序 538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 541